文档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 地表沉降测点纵前向布间设距。应地按表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情况下地表沉降观察点的纵向间距见表 -1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表 -1 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隧道埋深 H 0(m) 量测断面间距( m) >H 0> 2B 20~ 50 B<H 0≤ 2B 10~ 20 H 0≤B5~ 10 注: H为隧道埋深, 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 2— 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 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 H+B, 地表有控制性建(构) 筑物时, 量测的范围应适当的加宽。其测点布置见图 -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图 -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量测范围 BH 5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 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6 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监控量测频率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按表 -1 和表 -2 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 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 -1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0-1 )B2次/d (1-2 )B1次/d (2-5 )B1次/2-3d >5B1次/7d 注: B 为隧道开挖宽度。表 -2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 mm/d )监控量测频率≥52次/d 1~51次/d ~11次/2-3d ~ < 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 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 影响范围内的建(构) 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 2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 - 1和表 - 2选用。表 -1 单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注:1 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 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 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围岩级别隧道埋深 h(m) H≤5050<h≤300 300 <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 Ⅱ——- Ⅲ- - - Ⅳ- - - Ⅴ- - - 拱顶相对下沉( %) Ⅱ—- - Ⅲ- - - Ⅳ- - - Ⅴ- - - 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 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