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移民培训实施专项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民培训实施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12/1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民培训实施专项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穆坪镇失地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大力发展我镇劳务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方面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新型农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础标准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熊猫古镇”目标为统揽,依据宝兴县城“一城二园三基四化”发展战略要求和其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以农民再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关键,妥善处理城区失地农民基础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根据“政府统筹领导、劳动保障指导、社会各方配合、全镇农民受益”标准,有针对性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我镇农民转移就业率,最终形成“企业有些人可用,失地农民有处可去”局面。
(二)基础标准
1、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依据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层次农民实际需要,采取对应政策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相关键推进我镇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工作。
2、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农民意愿要求,切合实际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
3、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农民自主择业,市场调整就业标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企业用工需要情况,整合现有我镇农村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长短结合,永久性转移和临时性就业相结合农业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三)目标任务
根据以“培训促就业、培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要求,以提升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目标,为使农民失地不失业,生活有保障,我镇将目标任务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动开展失地农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使受训失地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经过培训,一是为大鱼溪工业园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工人;二是使失地农民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含有较强竞争力;三是为当地务工和外出务工有困难者参与政府提供公益性工作岗位打好工作技能基础。
第二步,经过失地农民示范性培训项目标带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进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方面展开。
第三步,坚持培训、就业两位一体,加紧建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提升农民创业技能,构建农民增收长久有效机制。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现在关键是穆坪镇华能宝兴河电站项目失地农民(年纪在18至45周岁)。以后推广至全镇。
(二)培训方法
依据失地农民培训意愿需求及大鱼溪工业园区企业定向需求,创办专业培训班,委托由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批认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培训。
(三)培训时间
11月21日举行开学仪式,分批次针对我镇含有培训意愿需求失地农民开展培训。后推广至全镇。
(四)培训地点
为方便培训人员上课和保障培训人员安全,将依据就近标准,定在穆坪镇大会议室。
(五)培训机构
由镇政府举行培训班,依据现行相关政策要求,联络含有经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资质审查合格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机构依据本身培训能力,提交切实可行培训计划。
(六)工作步骤
1、宣传动员和摸底调查阶段(时间:11月9日—11日)。开展宣传动员和调查摸底工作,相关村组将于11月9日至11日对其辖区内农业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
员及其它失业人员进行具体调查,登记,关键掌握其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就业意向、培训意向等情况。摸底基础数据由镇党政办进行分类、建档,方便做好失地农民培训计划,安排好培训工作,最终依据报名人数和培训人员意愿确定开设班级。
2、培训阶段(时间:11月21日—30日)。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建立培训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培训人员管理,建立培训人员台帐,做好参与培训人员课程安排表等基础工作。对含有培训意愿需求人员,开展10天培训。培训依据个人培训意愿选择培训专业。关键设置营业员、推销员、计算机操作员、和普工培训、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培训等专业。
3、总结阶段(12月1日-5日)。认真总结此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建立长久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三、保障方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处理移民遗留失地农民工作问题和我镇企业人才缺乏关键举措。镇政府成立由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章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气氛。把培训班培训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定时公布,确保全镇居民提前掌握培训信息,有选择、有目标参与技能培训。同时依据登记求职人员数
量,联络各用工企业不定时开展用工招聘。
(三)加强协作,形成促进就业浓厚气氛。加强税务、工商、金融、人事、社保和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