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中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 编辑:aiyimingba 文章起源:新浪
从宏观角度而言,国家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国有资产流失最根本原因。为促进境外直接投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亟须在理顺政府、境内投资国有企业、境外企业三者间法律关系基础上明确管理思绪,修改对相关国有资产过于死板管理要求,并重视其事后实质性监管。
境外直接投资;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一、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成为国有资产流失之新渠道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占35%。对于这些在境外直接投资中流转国有资产,国家设定目标是: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然而,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存在不一样程度违规经营现象,投资效益也不尽人意,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伴随中国境外直接投资高速增加态势,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国有资产流失新渠道。
。现在,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中违规现象关键包含:一是违反国家境外投资审批要求,未经外汇和商务部门同意,私自在境外投资,所需资金以进口名义汇出或截留境外出口贷款。二是违反国家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要求,将大部分利润留存境外,汇回利润较少。三是“返投资”现象较多。所谓“返投资”,是指中国境外企业利用其所得利润或本金再返回到中国中国来投资,举行三资企业,以获取国家优惠待遇。它实际上是一个为牟取“私”利而欺骗国家行为,违反了国家境外投资利润和外汇管理要求。另外,还有经过境外投资洗黑钱情况。比如,部分不法分子侵吞国有资产或从事走私、诈骗、偷漏税等活动获取巨额财富后,在国家加大金融监管和反腐力度背景下,为了转移非法财富而经过名义上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活动将黑钱洗“白”。以上种种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给国家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造成中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甚至损害了中国境外企业乃至国家整体形象。
。中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经济效益极难令人满意。据抽样调查,亏损投资项目有1/3左右。造成境外投资效益不好关键原因:一是投资含有一定盲目性。非理性“头脑发烧型”境外投资在中国部分国有大企业身上时有表现。它们往往追求所谓“国际化经营”,好大喜功,仅凭一股冲劲和热情就冒莽撞失地涉足境外直接投资;实际情况是根本缺乏国际战略考虑,前期工作做得不充足,对商业风险、政治风险也估量不足,投资失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二是投资缺乏业内协调。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大多是孤军奋战,各个境外项目标投资相互独立甚至相互竞争,缺乏战略性联合和协作,致使境外直接投资形成不了“联合舰队”式战斗力,无法产生规模优势和效应。三是境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中国境外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将中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略加改良而成。有企业甚至完全是中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翻版,未转轨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弊病很多,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