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docx

上传人:大笑大甜 2021/12/1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议题和重要方向。 目前
学界对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定位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理解, 有的学者将实践
性教学理解为一种教学手段, 即实践性教学是理论讲授的辅助手段或佐证,有
的学者理解为教学环节, 有的则把实践性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所基于的
是第三种理解,即实践性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区别于传统知识论教学的一种新的模
式或范式,它不仅包含某些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而是涵贯教学活动开展的各层
次、各方面、全过程。实践性教学是把实践性作为思政课的内在特性和核心原则
贯注其中的教学模式, 它主张以实践性要求对传统知识论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实
践性教学改革涉及许多方面, 可以从不同侧面切入, 但其根本性的价值目标及基
于价值目标的教学整体建构逻辑无疑是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 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及其基本规定性——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根本价值目标的内涵
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 在推进人全面自
由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而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引导帮助他们培养健
全人格,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其本身就具有引导大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发挥主体精神、 争取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和功能要求。培养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价值目标,问题是,在实践性教学改革语境下, 对这一价值目标的基本内涵——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定性应加以进一步把握。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
(一 )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人而非抽象的人
主体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 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将主体置于形而上
学认识论框架之中考量, 视理性的“思”为主体性确立的“阿基米德点” ,因此
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带有先验性、 抽象性,近代理性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是抽象
的、观念性的人。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古典哲学以费希特、谢林、
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物主义都有关于主体的思想,
但马克思显然对他们的思想都不满意, 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对这两派
1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谈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哲学关于人和人本质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他一方面指出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 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另一方面指出费尔巴哈的 “直观的唯物主义”“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 在马克思看来,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和人本质的理解都存在抽象化问题。
他立足于人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 对抽象的人的观念进行了革命性批判,以实践的人取代了抽象的人, 以实践主体取代了抽象主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