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琴相关历史.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琴相关历史.docx

上传人:小树屋教育 2021/12/18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琴相关历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相关历史
相关历史记载
古琴,在古代称作 “琴”、“七弦琴 ”,还有 “绿绮 ”、瑶琴 “丝桐 ”等别称。还有“伏羲制琴 ”、”神农制琴 ”、“舜作五弦琴 ”的传说,虽然上古神话故事的说法尚无考古支持,但是古琴起源十分久远是确定无疑的。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
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三千多年前的《诗经》。《诗经 ·周南 ·关雎( j ū)》中的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琴已经流行。后来,由
于孔于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具备 “琴、棋、书、画 ”修养的传统。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
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作为 “正音 ”,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长期以来,琴家们多认为 “五弦之琴,文王,武王各加一弦 ”而成七弦琴,似乎古琴有生以来变化就不大。但随着出土文物的新发现,这一传统观念被动摇了。最早的实物琴是在距今约二千五百年,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发掘出的五弦琴(五弦筑)和十弦琴。五弦琴长度与现代古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古琴的一半,琴体较高,且琴面不平,无徽位,因此基本上只能演奏散音,演奏泛音和按音都比较困难。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古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由此可以推测出几千年来古琴由多形到定形的过程。现在,我们参照古代文献,得到这样的印象:
1 / 3
汉以前的琴,面板和底板可以分合,琴面有装饰性的波状起伏,琴弦多少不定,少为五弦,多达二十弦,演奏时只弹空弦,自汉朝以后,琴面渐趋于平整,出现了局部可以使用左手按弦的七弦琴:
至魏末晋初,嵇康在他的《琴赋》中所描绘的琴,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琴就十分相似了
东汉至魏晋时期,出现音乐家、音乐理论家蔡邕和嵇康。据蔡邕著作《琴操》所述,
现代古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蔡邕作有琴曲五首,合称 “蔡氏五弄 ”;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 “焦尾琴 ”。《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嵇康流传有琴曲四首,合称 “嵇氏四弄 ”,并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著作。著名古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留下了文字谱《碣石调·幽兰》(现存唐代抄本)。附图
隋唐时期,古琴随其他音乐艺术一起得到繁荣。此时开始出现专业的古琴家,董庭兰就是盛唐时期名噪一时的琴家,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