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127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1/12/18 文件大小:2.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隔离技术
标准预防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保护性隔离
防护技术与用品使用方法
手卫生
口罩
护目镜、面罩
手套
防护服
防水围裙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传(感)染源
传播途径
宿主
病人
医务人员
病人
医务人员
空气、飞沫、接触
×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
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提出了“标准预防”的概念
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措施
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消毒处理; 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的针头不可回套针帽。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HCV、梅毒、淋病等的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具体隔离操作程序(以手术、分娩为例)
1、术前、产前,医生与病人谈话、签字;
2、手术、分娩安排在隔离手术间、隔离分娩间进行;
3、使用一次性的物品:腹包、产包等;
4、在目前条件下,器械使用后先浸泡消毒,再处理;
5、医护人员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戴护目镜、穿鞋套;
6、手术中传递器械应避免手对手直接传递,须使用弯盘等传递容器;
7、利器必须直接放入利器盒;
8、医疗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注明标签、扎紧袋口,送医疗废物存放室;
9、医护人员脱手套后应规范洗手;
10、交代护工在清洁工作前做好自身防护,穿隔离衣,戴好手套,先收拾垃圾,再用含***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无影灯、手术床、器械台等)及地面,通风干燥后紫外线消毒1小时;
11、如果是产妇,产前、产后还涉及到母婴阻断抗病毒用药的问题;
12、术后,医生再与病人谈话、签字。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的传播。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隔离”标志;
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
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
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
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