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仓库管理制度1.0.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仓库管理制度1.0.doc

上传人:xiaohuer 2021/12/19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仓库管理制度1.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9 / 10
文件名:
仓库管理制度
分发单位/部门/人员
□董事长 □总经理 □财务总监 □材料仓 □售后仓   □成品仓
□项目部 □PMC   □采购部 □生产部 □财务部   □人事部 
生效日期: 2011-12-01
制定:张志玉
审核:
批准:
发布版次记录
A0
11/12/01
ﻩ目 录ﻩ
目的
适用范围
定义
职责权限
内容
入库管理  …………………………………………………………………… 2/8
出库管理……………………………………………………………………… 5/8
盘点…………………………………………………………………………… 7/9
仓库管理……………………………………………………………………… 7/9
责任 ……………………………………………………………………………8/9
9 / 10
其他 ……………………………………………………………………………9/9
一、 目的
完善仓库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减少存货风险。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材料仓库、售后仓库、成品仓库。
三、 定义
1.仓库:原材料仓库、售后仓库、成品仓库、生产线(虚拟仓库)、委托代管仓库。
: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产成品、外购商品。
四、 职责权限
财务部编制,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
五、内容
入库管理
1).原材料入库管理
货物入库,库管员根据《送货单》(或其他入库凭证,如材料仓库转入售后仓库的调料单、外购货物的发票等)与已审核的《材料采购合同》(PO)核对,核对不符的拒收。相符的(合同编号、货物编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品数量、夹具等)亲自同交货人办理入库(待检区)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仓库记账员根据库管员签字确认的送货单即时打印《暂收入库单》。
货物收妥后,同时将货物(抽样)随《送检单》送交IQC检验。检验后分以下情况处理:
检验合格,仓库即日进行“转库”处理,库管员凭《送货单》(《暂收入库单》)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点数入库。
3 / 14
检验不合格,IQC即日书面通知仓库和采购部返修或退回。需要退回的,仓库开具《退货单》,采购部书面通知供应商,并于3个自然天数内退回供应商。
试产货物入库,计算价格的比照上述规定执行;不计算价格的,库管员根据实物数量办理入库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试产货物建立台账制,专门存放。试产结束后剩余货物,根据项目部出具的“试产剩余物料处理方案”分别处理:
转为正常生产用的,办理转库手续;
否则转入售后仓库。
生产线退料,由生产部填写《生产退料报表》,送至IQC处签定区分后,库管员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① 正常材料,开具《退料单》,办理正常退库;
② 制程不良、废料、边角料,可以返供应商维修的,返厂维修。其余开具《报废单》,置入“呆滞料区”, 呆滞料定期造表由财务部门派人监管变卖;
③ 来料不良,开具《退料单》,按照“2.出库管理-(原材料出库管理(2))”的相关规定执行。
供应商直接发送到受托加工厂商的货物,仓库应以受托加工厂商为对象建立虚拟仓位,根据采购部门签字确认的受托加工厂商的“收料单”(由供应商提供,采购部确认),即时办理入、出库手续。
  受托加工厂商退回剩余货物,按照本条(4)的规定执行。
外来委托加工材料,建立台账登记,入库(退库)手续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以上《送货单》、《入库单》、《退货单》等所有原始单据,仓库于每周三、六9:00点前分类整理后送达财务、采购等有关部门。
2).售后仓库入库管理
9 / 10
(1)货物(材料、配件)入库,根据《调料单》的实发数每周汇总登记入账(进销存系统)。每月末将当月《调料单》汇总成“调料汇总表”,连同《调料单》于次月2日前送达财务部。
(2)批量退货和返修机入库,根据客户名称建立台账(客户名称、机型、数量、责任人等),逐日逐批登记《退(换)机返厂审批表》和台账。
(3)因缺少而需要外购的维修配件,由售后部申请,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可直接外购。入库手续按照本条(1)的规定执行。
3)生产线货物(入库)管理
(1)生产领用货物,生产PMC根据已审批生产订单机型的BOM表,按照生产数量计算所需货物(包括合理损耗)数量,制作领料表。领料员凭领料表在材料仓库领料,并当场点数、签字确认。
(2)超领货物,凭“补料单”按照上述规定领料。
(3)生产完成后,生产部会计要根据每一批次生产订单计算出实际耗用材料,与应耗用材料(按BOM表计算)做出差异分析(其中由责任人承担损失部分要特别注明),并计算出各批次成品机的实际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