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永远的歌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是教学的重点。
2.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堂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情境感染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
“读—说—读”的方法感悟学生对老师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想一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学生、采药捉鱼、老师 )
字词检查
过渡:那位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孩子们是怎样为她采药捉鱼的呢?
3. 细读课文,感受深情
(1)学习2—5自然段
抓住重点句子“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三个好,好在哪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6—10自然段
过渡语:是啊,我们的老师多好啊,可是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老师嗓子突然嘶哑了,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来了,还咳嗽,一声接一声的,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是怎么做的?默读6—10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抓住重点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如:
“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
”我马上想起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