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内力计算.doc

格式:doc   大小:98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内力计算.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21/12/19 文件大小:9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内力计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33 / 19
word
第6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计算
§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
§
计算单元见如下图所示:
因为楼板为整表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B, (C~E)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word
word
34 / 19
word
活载:
A~B, (C~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 KN/m= KN/m
活载=板传荷载=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 KN/m= KN/m
活载=板传荷载= KN/m
二. B~C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活载:
B~C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 KN/m= KN/m
活载=板传荷载=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活载=板传荷载= KN/m

顶层柱:
word
word
36 / 19
word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荷载 =
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根底顶面荷载=底层外纵墙自重+根底自重
=

顶层柱荷载=梁自重+板传荷载=×(-)+××5/8×2×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
标准柱恒载=墙+梁自重+板传荷载
=
标准层活载=板传荷载=
根底顶面恒载=底层纵墙自重+根底自重
=
〔3〕.框架柱自重:
柱自重: 底层:边柱×××25×
中柱×××25×
标准层: ×××25×=27KN
×××25×=27KN
顶层: ×××25×
×××25×
§
§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如图6-3所示,由于A E二轴的纵梁外边线分别与该柱的外边线齐平,故此二轴上的竖向荷载与柱轴线偏心,且偏心距离为75mm。如此均布恒载和集中荷载偏心引起的固端弯矩构成框架节点不平衡弯矩。
word
word
36 / 19
word

均载M1:
集中荷载Me:Me =-Fe
故:
所以梁固端弯矩为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如图6-3所示:
图6-3竖向受荷总图:
word
word
37 / 19
word
图6-4:恒载作用下的受荷简图
(2).根据梁,柱相对线刚度,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如图6-5 , 图6-6所示:
A柱:
底层
标准层:
五层:
顶层:
word
word
38 / 19
word
B柱:
底层:
标准层:
顶层:
顶层:
,根据简图〔6-4〕
梁:
〔6-4〕
柱:
〔6-5〕
word
word
39 / 19
word
,包括连梁传来的荷载与柱自重.
N6×
N5= N6×
N4= N5×
N3= N4×
N2= N3×
N1= N2×
恒荷载作用下的中跨框架的轴力计算:
N6××
N5= N6××
N4= N5××
N3= N4××
N2= N3××
N1= N2××
图6-7 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弯矩二次分配法比分层法作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在分层法中,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分层单元的杆端弯矩时,任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都将影响到节点所在单元中的所有杆件。而弯矩二次分配法假定任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影响至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的远端。因此可将弯矩分配法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