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介绍 ZF 新型六档换档机构摘要: 通过分析 ZF 公司新一代的变速器 ZF6S1600 、 ZFS6-85 的换档机构, 了解当前操纵机构的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换档机构之间的特点, 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大家对新一代的变速器了解有所帮助。主题词: ZF 新型变速器换档机构结构特点对比分析前言 ZF 变速器技术以操纵轻便、换档可靠而深受用户信任,目前, ZF 公司新一代的变速器 ZF6S — 1600 , ZFS6-85 采用了一种新型换档机构。它结合了 ZF 拉杆式换档机构与国内传统的滑轨式换档机构的特点。结构简介及结构特点结构简介(见图 1)图1 1. 换档轴 2. 自锁互锁块 3. 互锁板 4. 驱动板 5. 驱动销 6. 顶盖 10. 座圈 11. 回位小弹簧 12. 限位衬套 13. 轴用弹性挡圈 14. 小座圈 15. 轴用弹性挡圈 ZF6S1600 、 ZFS6-85 的换档动作由换档摇臂—换档轴—驱动板—导块—拨叉轴—拨叉—拨块拨动同步滑套实施换档,换档轻便,可靠。同时该换档机构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通过不同的安装方式、位置来保证。有较强的互换性。结构特点 1.)三锁两限位限位是 ZF 换档机构的重要特点之一。 2.)三锁:即自锁,互锁,倒档锁。 : 由自锁互锁块、自锁销、自锁小弹簧、自锁大弹簧构成。见图 2,主要通过自锁弹簧的弹簧力、自锁互锁块、自锁销结构保证自锁。 : 由自锁互锁锁块、互锁板、驱动板构成。主要通过互锁板的结构保证, 即保证一块驱动板在互锁板的槽中(图 3结构),可以自由转动(换档),其余驱动板均被锁死,不能转动。保证互锁。 : 通过自锁互锁块、倒档增压器实现。其目的主要有两方面考虑:防止驾驶员误挂倒档和增加倒档选档手感。图2图3 1. 换档轴 2. 自锁互锁块 3. 自锁销 4. 自锁小弹簧 5. 自锁大弹簧 3.)两限位:即高档( 5/6 档)限位和低档( R档)限位。Ⅰ型Ⅱ型图 4 从图四中知 3/4 档为空档位置,选档行程为 , 自锁互锁块的端面与高档( 5/6 档)限位面距离通过产品结构保证正好是 ,为一个选档行程,显然换档轴带动自锁互锁块从 3/4 档位置选档至 5/6 档位置,自锁互锁块正好与顶盖的高档( 5/6 档)限位面接触,此时驾驶员感到明显手感,高档( 5/6 档)限位面正好起到限位作用。同样的道理,驾驶员选档至 R 档位置正好为两个选档行程 2* =17mm ,正好与顶盖的低档( R档)限位面接触, 驾驶员同样有明显手感。 4.)档位布置的多样性档位布置的多样性是 ZF 换档机构的又一个特点,以图 1(左卧安装)为例, 其档位排列型式有两种,档位Ⅰ型,档位Ⅱ型,如图 5。 5.)档位Ⅰ型与档位Ⅱ型定义: 在 ZFS6-90 变速器中,四块驱动板有左右两个装配位置。因此,定义驱动板安装位置在变速器盖右边为档位Ⅰ型,驱动板安装位置在变速器盖左边为档位Ⅱ型。而在 ZF 新型换档机构中,驱动板只有一个装配位置,因此档位形式不符合以上定义,须重新定义。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无论变速器采用何种安装方式, 都满足以下规律,即图 4 的驱动板排列位置。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