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关于某老子道地大学论文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某老子道地大学论文设计.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21/12/20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某老子道地大学论文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10
word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诗歌的影响
摘要:老子之道博大精深,在源远流长的中起,他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中国文学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后世文人从不同方面对它进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魏晋玄言诗、唐朝山水田园诗和宋说理诗,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取其所需,重新加以阐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老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宋说理诗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核心是“自然之道〞,在他的著作中,关于“道〞的论述随处可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42章〕、“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老子》35章〕,等等。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道〞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同时它有自身开展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命题阐述其“道〞。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建立在以“自然之道〞为中心的哲学本体论根底上的。老子之道博大精深,在源远流长的中起,他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中国文学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后世文人从不同方面对它进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魏晋玄言诗、唐朝山水诗和宋说理诗,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取其所需,重新加以阐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魏晋玄言诗的影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道〞的阐释,也是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观点,由于他晦涩难懂,一向难于确解。鼓应认为是:“最大的乐声听起来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少康解释为:“最大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最美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确实,老子的这一句话太抽象,才招致人们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魏晋玄言诗人也就抓住这个抽象说理的方式,对世事作一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般抽象解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如何理解呢?纵观文学批评史,我们首先肯定这一理论与声音、曲调有关。《毛诗》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可见“声〞未形成有规律的变化之前,就只能是由口腔发出的“声〞,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有规律的装扮,它才能具有社会性,才可以称之为“音〞,即古代的音乐、曲调。孔颖达也说:“声变乃音成,音和乃成乐。〞这是对“声〞“音〞“乐〞的权威总结。由此看来,声并非指巨大的声音,而是指一种让人身处其中,又感受不到强烈带有节奏感,不会让人性情摇荡却又萦绕于耳际脑海中的乐音效果,这种效果持久飘渺,耐人寻味。“大音希声〞的“希〞,王弼道“听之不闻名希,不可得而闻之音也。有声如此有分,有分如此不宫而商矣。分如此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可知这种“大音〞首先道出了“音〞的存在,“大音〞不是无声,而是“希〞声,它存在的状态时飘渺的,不是具体的声音,听不真切,它只是声音之美的一局部,不是“大音〞,这种“希声〞的效果是只听见了又好似没听见,不能十分清楚地说明它的音阶,是一种恍惚状态,正如老子的“道〞一样,
word
word
2 / 10
word
“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这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