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课件:《琵琶行并序》.doc

格式:doc   大小:98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课件:《琵琶行并序》.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2/21 文件大小: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课件:《琵琶行并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部编版高中必修二课件:《琵琶行并序》
篇一部编版晨)中必修二课件:《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设想
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 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 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程序
—、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 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
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 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 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n禺n禺。他那里思不穷, 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 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 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 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 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 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 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 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 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 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 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 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诵读鉴赏:
(一) 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 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 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 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 读P53注释②' 序' 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 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 萍水相逢的诗人 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 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乎寻阳楼楹
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根(che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寻阳千尺水,句(gou,勾)留江上别离情。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 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 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 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 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 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 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 —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 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 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 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
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 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
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