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17
word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
生平与著作简介:
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
绝对理念:
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与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整个自然与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精神现象学》15页〕故“绝对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
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
知性认识:
指对事物的各个局部进展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别离的、互不联系的。“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异,以与对方相对立〞〔小172〕
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辨析:
1、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逻辑学:物自体;
自然哲学:现象界;
精神哲学:判断力。
2、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word
word
2 / 17
word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与康德的“先验X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
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主要表现于《美学》一书。在这部著作的《序论》中,黑格尔曾经点明:这部著作的正确名称应当是“艺术哲学〞,更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观出发,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与审美活动的特征等有关问题。
1、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理念
在《美学》序论中,黑格尔否认了传统的经验式与抽象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式,主X美学研究应从理念出发。
经验式: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概括,得出公式、规如此之类,如亚氏《诗学》。
黑格尔认为这是琐屑的、不科学的:“艺术哲学没有任务要替艺术家 开方剂,而是要说明美一般说来终究是什么,它如何表现在实际艺术 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式规如此。〞〔美23〕
抽象形而上学式:主要指柏拉图式。
柏之“理式〞论,黑格尔认为是空洞无物的,脱离现实的。
黑格尔是从理念入手,以其哲学体系可知。
理念不等于经验,也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式。是动态的、活的,且是不脱离具体事物的,主客体的统一。
2、美的本质特征
在《美学》中,黑格尔给美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解释,黑格尔“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
为什么感性显现了理念就成为美?
黑格尔的看法是: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与自然存在不同,还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认识的方式,即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自己;二是实践的方式,即通过实践改变外在事物,在外在事物上刻下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以感到自己的存在。黑格尔举例说:“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8>艺术活动同样如此,是“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9>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实际上也正是人通过改造外物,复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我心灵满足的过程,因而显现了理念的感性形象,也就是美的了。
“所谓美的理念即是出于自由想象力的表象。〞〔小145〕
word
word
3 / 17
word
主体 自由 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