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1.doc

格式:doc   大小:216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1.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21/12/21 文件大小:2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曾国藩为人处世24堂课
 曾国藩生活在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他仍旧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由科举入仕途,随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一根顶梁支柱。这其中的原由正是百年来人们好奇和关注的焦点。
  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之家,本身资质并不出众。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也正因此,他思想谋略的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已经去世了一百多年,但却影响了几代人。
  对自己,他能恪己修身,不骄不躁,实学进取,一生三变。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自省自知,围绕自己在***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对自己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并不断进步。
  对朋友,他认为“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因此,他能做到不嫉不妒,广交师友,以诚待人,教学相长。这些能人雅士在他的官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其出谋划策,同度难关。
  对家人,他本着“苛教于己,严教于人”的原则,以兄长之责教弟有方,对外大公无私,对内爱护有道。
  对国家,他一生为官铭记“忠”字。不论是腥风血雨的战场之上还是功成名就之后,都能怀抱一颗广济天下的心,对君主至忠XX,为国家荣誉赴汤蹈火。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许多历史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味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挫折。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本书从做人,做事多个方面解析曾国藩的一生。用他真实的经历向人们展示打造辉煌成功的方略。希望世人能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利用,缔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第一章 立身如针——修身自守,修心立德(1)
更新时间2010-12-24 16:57:27 字数:9575
 修身养性是完善自我的第一步,也是成就大业的第一步。良好的修养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保障,也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前提。圆满的人生和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的品行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
  ,不变应万变
  当一个人心静如水时,其心犹如明镜一尘不染。面对世俗纷扰都能以平和之心对待。内心的宁静可以忽略外界纷繁复杂的局面,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纯”与“真”。
  孔子说:“仁者静。”
  老子说:“致虚静,守静笃。”
  静不仅是哲学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一种为人处世之道。“静”之一字,蕴含奥妙无穷的人生真谛和成功谋略。儒道释三家都强调一个“静”字。儒家讲求修身,立志,治学皆以静为本;道家讲求“平和冲淡”;释家禅宗讲求静坐以静心。由此可见“静”字功夫的要紧。“静”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曾国藩在动荡不安、群势交错的险恶处境中,却可保持一颗平静之心,这与他的修养有很大关系。曾国藩生性好动,性情刚狠,在最初静以修身的过程中没少在动与静,恕与忿之间纠结。他每日把静坐视为必做功课,认为“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因为他的坚持而使其内心获益良多。在曾国藩的日记和家书中,也有很多关于精神修养方面的言论。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心总会受到羁绊,若想静就能静下来,确实很难得。曾国藩深信静以修身的要点是“制欲窒忿”所以他以淡泊为依皈,戒除***思奢欲,能在受诱惑之前就大彻大悟。
  曾国藩不断地汲取古代先贤的人生智慧与精华,反省自己以戒除抑郁求得养心保身之法。中年以后,面对许多事情,他一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胸襟更宽广。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籍守丧,奉命编练团练,抵抗太平军。这时候的他在朝野还是平凡之辈,当他在无数个团练中异军突起之时,许多人都惊异于这介儒生在军事上的过人才华,这与他在任京官时能耐得住清静,并且能在清静中奋发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对“宁静致远’的最好诠释。在用兵过程中,他也有一套“静”字心得。他认为以静制动是最好的计谋。以稳慎为主,不轻易冒险,不轻易变动,先稳住自己的阵脚,然后再随着形势的变化来改变用兵的策略。
“静”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后,曾国藩在磨练中逐渐成熟,也变得圆滑老练,头脑越来越冷静。
  曾国藩在咸丰八年复出之后,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他谨言慎行,凡事必三思而后行,而且他把学得的保身之法充分发挥作用。在取得战绩、大功告成之日,他表现得异常冷静,不仅裁撤了五万自己亲手练出来的湘军,还把夺得首功的弟弟曾国荃送回了老家,从而保全了自己以与亲人的安全。
  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