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12/2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赵建云 李贞祥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创新
中国挺进世界制造强国之列,高素质的中高端技能人才将是重要的支撑。技工院校作为大国工匠后备军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方式也要随之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将考验技工院校的办学质量。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阐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路径。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笔者从人才的国际化视野、高素质的创新能力等角度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总体需符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
一、思政引领,推进文化素养课程品质化
思政教育进课堂关系到技工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只有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文化素养课程需渗透三种精神、三种能力。
一是将工匠精神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与追求卓越的品质,争做大国工匠后备军。二是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包括劳动精神、劳模事迹、冠军榜样等学习内容,在校园、实训工场、实践场所、公益广场等,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奋斗的基础。三是弘扬英雄精神,弘扬英雄精神能够使人坚定信仰、锤炼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要培养创新创业、管理营销和协调应变能力。职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融合,融入职场体验、模拟创业、营销服务等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企业管理与经济发展融合,引入现代经营理念、信息化管理、智慧未来等知识,培养学生管理营销能力。通过心理健康、企校文化等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其抗压抗挫折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拓展延伸,注重专业课程市场化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業的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要为学生就业打好专业基础,还要助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其一,在学好机械制图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要着眼智造,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制定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只有具备这个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岗位发展需要。
其二,在掌握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数控编程知识。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推进,技能人才需具有延伸拓展能力,数控编程技术有利于学生将机械技术更好地融入自动化生产。
其三,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习App制作课程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工厂、智能产品逐渐普及,产品性能特点、技术参数与应用维护的实时查询将因需推出,拓展学习App制作知识有利于学生应对市场变化,拓宽就业方向。
三、知行合一,促进技能课程应用化
机械制造行业急需岗位适用性、创新型、研发型和智能型人才。技能课程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
第一,推进钳工、电工等实操技能校企双向培养。着眼职业发展,面向产业,设计校企共商、工艺与实操并重的拓展模块。
第二,强化PLC技术实训。目前,智慧工厂、智能生产、跨界融合发展迅猛,有针对性地强化PLC技术学习,引聘企业技师参与教学,增加企业项目实践训练,将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职业竞争力。
第三,拓展数控加工和编程能力。在具备机械与电工电子技术能力基础上,拓展数控加工技能,将数控编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集于一身,将有利于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展现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强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