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古典音乐怎么了?.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音乐怎么了?.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12/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音乐怎么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音乐怎么了?
古典音乐怎么了?(一)

每天我都要从多伦多巴佛士街地铁站乘车去上班,如果不赶时间的话,我会仔细听一下喇叭里面传出的古典音乐,这是由多伦多交通委员会负责播放的。尽管我很享受在上班途中能有莫扎特或维瓦尔第的音乐陪伴,我也明白委员会放这些音乐可不是为了迎合我,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位于市中心的巴佛士街地铁站是多元文化中心,附近设有多所高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每日来往于此,这种复杂的交织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矛盾。因此,多伦多交通委员会便想出了播放古典音乐这一招。
公共场所的古典音乐十分常见:大卖场、停车场,以及其他人群密集的场所。多伦多交通委员会也不是唯一采取这个办法的交通部门,在伦敦地铁站于2005年开始播放古典音乐之后,地铁站内抢劫、攻击和破坏公物犯罪率呈明显的下滑趋势。芬兰和新西兰也取得了同样的成果。这最早是来自加拿大的点子:1985年,一家温哥华便利商店想出了这个创意,随后很快就推广到了其他地区。现在在整个北美有大约150家便利商店都在播放古典音乐。
作为古典乐爱好者,我总是认为它可以对人们产生神奇的魔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使最残暴的野兽也能安静下来。它可以驱赶走小偷的邪念,让他们去做一些更体面或对社会更有益的行当。
但是我更清楚的是,在公共场所中播放的古典音乐是要特意让某类人感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有人称其为“音乐杀虫剂”和古典音乐的“武器化”。在巴佛士街地铁站内,委员会对音乐的选择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快快走,守规矩;这儿可不是你欣赏音乐的地方。”
有社会学家担心这样使用古典音乐反而会进一步将社会分化成为不同的年龄段、阶层和种族。而古典音乐界也有许多人为这种音乐的“新”功能感到不悦,英国音乐评论人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就认为,将古典音乐作为治安手段是“对这种高雅艺术的大不敬。”
事实上,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从未受过西方古典音乐熏陶的年轻人根本就不喜欢这种音乐。但这并不是那些管理部门的错,他们不遗余力的播放古典乐不过是在沿袭一种社会文化传统。像莱布雷希特那样将矛头指向管理部门实际上是在迁怒于无辜者。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古典音乐呢(我所说的“年轻人”也包括那些仍然保有少年时代音乐品味的四五十岁、甚至更年长的人)?在我于多伦多大学所教授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对一批本科生做了一项调查,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古典音乐缺乏吸引力。他们给出的理由基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喜欢这种音乐;二,不喜欢这种音乐所代表的文化。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在近几年古典音乐所受到的评议的基础上,我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给出以下的理由——或者说是理解——来解释公众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的原因。
古典音乐是极其注重理智的,缺乏感性方面的吸引;曲目通常过长;而从节奏角度而言,节奏感弱,拍子沉重;旋律沉闷,甚至往往无真正的节奏可言,只是一片复杂的音响。交响乐团的演奏平淡、过于一板一眼,即便是大型乐团,演出的音效还没有体育场里四人摇滚乐队的大。许多古典音乐是纯旋律的作品,没有任何文本可以为音乐含义作解释。即便是有歌手演唱的歌剧作品,表演形式也有些做作而不自然:演员总是表现得过于戏剧化;就算不是用外语演唱,歌词也听不清楚。
从文化角度来说,古典音乐的唱片销量与现代流行音乐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确实如此,古典音乐实在是太“不”流行了,难以在自由市场中竞争,不得不依靠政府的补贴才能生存。另外,古典音乐会的门票还是太贵了。古典音乐会沉闷无趣,充满了繁文缛节;那些观众都是一群附庸风雅、呆头呆脑、装模作样的人,他们装作欣赏音乐的样子,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句话,古典乐是“精英”音乐,一帮“死掉的白人男性”作曲家写出这些作品专门供自视甚高的欧洲贵族消遣;古典音乐与现代世界毫无关系,只有保守老派的人才会喜欢。有哪位健在的作曲家还在写古典音乐吗?根本就没听说过。
好了,上面那两个段落并不是要批判古典音乐,而是集中展现了人们对于它的态度。比如说,认为古典乐离开政府资助就不能活是右翼批评者的观点。而提出古典乐为“精英”音乐的人通常是左翼人士。以上的观点也多有偏颇之处,举例来说,古典音乐会票价并不昂贵,有些时候还是免费的。音乐会观众也绝对不仅仅是那些附庸风雅、呆头呆脑、装模作样的人。另外,称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