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甲医院医技科室管理规章制度
普通门(急)诊患者管理
1、 持“绿码"和体温正常人员,经三级预检分诊后,根据病情需要辅助检查人员到日 常检查室进行检查。
2、 持有“xx省电子健康通行码”且为“黄码”的及体温异常人员,根据病情需要辅助 检查人员,按指定路线到隔离检查室进行检查。
(二) 住院患者管理
需要进行辅助检查的住院患者遵医嘱按院内工作流程进行预约,在确定的检查时间内 到指定检查室进行检查。
(三) 辅助检查科室管理
1、 人员防护:接诊普通患者,医务人员执行一般防护标准;接诊可疑患者,医务人员 执行一级防护标准;接诊疑似及确诊患者,医务人员执行二级及以上防护标准。
2、 可疑、疑似及确诊患者需通过专门线路往返,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安排 专门检查线路,专门线路不得与其他检查人员线路及检查区域有交叉。
3、 诊疗用品:接诊可疑、疑似及确诊患者时,尽量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重复 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按照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 品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注“病毒",转运至消毒供应中心(室)进行消毒灭菌。
4、 清洁消毒:
:检查室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大于30分钟,有条件首选持续开 窗通风。无人条件下,可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不小于1小时。
4. 2环境物表消毒:去除有效遮盖后的物体表面需进行消毒。不耐腐蚀者用75酒精擦拭 至少两遍;耐腐蚀者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如有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区域使用2000-5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分 钟后用清水擦拭。可疑、疑似及确诊患者检查结束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耐腐蚀者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以上。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 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 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 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 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 mg/L含氯 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o
(四) 检验科管理
1、 采集病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后用75酒精喷洒标本采集管外部,立即放入标有“生 物危险”密封袋中并封严封口;再用75 酒精喷洒密封袋外部,然后放入标本转运容 器,并对转运容器进行外部消毒,及时送检。
2、 病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运输容器应当防水、防破损、防泄露、耐高(低)温和高 压。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上应有相关规定的生物危害标识、警示语和提示语。运输容 器应使用三层包装系统,即内层容器、中层包装和外层包装。防漏的内层容器包装后 贴上生物危害标识,装入中层容器,将“感染性物品”标记贴在外层包装上。内层容 器和中层容器间应放置足量的吸水性材料,中层容器应固定在硬质外层容器中。中层 容器与外层容器间应放置凝胶冰袋。 同时配备应急药品(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 纸巾和医疗垃圾袋。
3、病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转运路线应严格按照路程最短、 接触人员最少的原则确定,尽量不乘电梯,并同时安排人员对道路进行消毒。
4、病毒疑似或确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