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cjc201601 2021/12/23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 -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
2010年3月31日 第五周 星期三 上午第三节
课题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激发学生学****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
教学 重点
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2、背诵全诗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 设想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 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诗歌,认真思考,质疑 问难,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 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诗歌感情。
教学 工具
小黑板、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见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 2 -
、情境导入
二、背景介绍、解题
1、解题
2、背景
三、诵读训练,整体
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纠 正字音
2、自****五分钟,理解 诗歌大意
3、通过问题,整体感 知诗歌内容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大 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 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 愁别绪,也喝! 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许多诗人 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 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佳 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 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洒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 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 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 课,我们学****他的一首劝酒歌一一《将进酒》,感受他与 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
【点拨】
“将进酒”中的“将”读“ qi mg”,为“请、愿” 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为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个朋友元丹丘 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等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问题一】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测,宴 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
- 3 -
四、解析诗意,把握 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 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诗句内容,提炼信息: 从而把握诗句中体现 出的不同情感,并且 根据分析出的不同情 感,指出朗读的注意 事项,教会学生对这 首诗的朗读)
【诵读提示一】 这两句诗朗读时要注 意先“高亢”后“悲 伤”的情感把握,重 读“悲”字。
【诵读提示二】
这几句诗朗读时,要 节奏稍许明快一些, 展现出“乐”情,不 过,仍不能过于明快, 还要注意“愁”情的 贯穿。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形象:大醉,酣睡不起
理由:①“烹工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
洒多)②“将进酒,杯莫停。”(饮酒快)
【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 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 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明确)
【明确】
①洒逢知己千杯少一一朋友聚会
②“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一借酒消愁
【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 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明确】(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
于公元752年,已据流放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
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
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
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引言】
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
引发感慨,不过,全文的情感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
“愁”到底,而是围绕着“愁”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
“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下分析
- 4 -
【诵读提示三】
这几句诗,李白的愤 慨之情尽情宣泄,故 而,朗诵之时,要加 强语气,注意重读。
【诵读提示四】
自然而然,这部分朗 读时,要注重配合作 者的“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