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中国当代诗四首》
江苏省南通中学 姚明
——课文解读——
中国当代诗比之中国现代诗有明显的发展,有明显的区别和特点。具体说,中国当代诗一改过去主要是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作主宰诗坛的格局,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继续发展外,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朦胧诗”和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先锋”诗等也在中国诗坛相继堂而皇之登场,并产生一定影响。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四首》迅即而又大胆地反映了中国当代诗坛的这一现象,体现出教材选编者文学观念和人文精神的探索与进步。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基本属于“朦胧诗”。有的评论家把舒婷诗分为“高音区”和“低音区”,所谓“高音区”是指那些还保留一些传统手法来表现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感受的诗作;所谓“低音区”是指那些采用朦胧的写法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和细腻情感的作品。《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大致应归属前类,原高中语文第四册入选的《致橡树》则大致可归入后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抒情主体“我”对“你”(即祖国)的理解和情绪的心理图式为线索,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直接倾诉,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真辨别四个诗节中“我”的不同之处,可以说就抓住了理清全诗内容和情感的关键。第一段中的“我”,指近代以来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第二段中的“我”,指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第三段中的“我”,指步入新时代后冲破樊笼、挺然而现的真理;第四段中的“我”,指全国人民重振民族雄风的决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形式上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采用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这种形式适合抒发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之间的关系。舒婷借这种形式,抒发对祖国昨天不幸的强烈痛苦、对祖国明天强盛的美好憧憬这样的真挚爱国情怀。舒婷没有简单地套用“圆周句式”,而是有所发展。前三段在句法上突出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而第四段在句法上则突出了祖国与“我”的关系,这种变化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渲染了感情。无庸讳言,这首诗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然而又很有诗味,这与诗人不用一点空泛的议论,紧扣诗歌形象思维的特质,纯用以新颖准确的象征和比喻为主色调的描绘来表达大有关系。诗人正是借助一系列精心营造的细部意象,构建了抒情的载体,形成整体的抽象意义。
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是抒写由自然界的秋天风光而获得的一种深刻感悟,一种刹那的顿悟,全诗的核心意象是秋天。第一段交代了“我”热爱秋天的原因,“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暗示了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客观事实,以此作为诗人展开想象、进行抒情的逻辑起点。第二段形象地重复第一段的内容,同时也为下面具体写感悟渲染气氛。可以说是过渡段。第三段是全诗的重点,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收获成熟的庄稼时“我”也受到秋天的沐浴而成熟起来,二是“我”成熟后认识到秋天的价值:富丽堂皇,精彩华妙。第四段承上启下,咏叹上面所写的秋天给
“我”的启示,又为下面明确揭示启迪的主旨进一步渲染气氛。“我优美的思想”,即秋天给“我”的启迪归结为一句话:“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这已经由自然之理上升为人生之道。本诗朦胧的特点,虽然在于“河流”、“辉煌的屋顶”等意象的形象性、含蓄化,但是更主要的是在于单行成段的第六段中“已被遗忘”的“一粒种子”的形象性、含蓄化。“种子”可以指爱情、友谊,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