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架设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形成教育的合力(4)
三、注意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绩效
真诚的交流最终有效,还离不开交流的技巧。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留意语言之外的细节。
课程准备要略微提前一些,家长突然来访时才有机动的时间专心接待。如果一边交谈,一边忙着手上的事,家长很容易产生不被重视的无趣或者自觉打扰了老师的歉疚。次数多了,再热情的家长也会冷淡或者不满。曾经我给一位家长打电话,学生的情况还没说清楚,家长就表态了:“李老师,你放心,我会对他进行教育的。”我以为家长没空,可每次都是先征求了意见、得到许可后才介绍情况的呀!原来,家长自认为没有尽到职责很愧疚,并非嫌我多管闲事。这种情况,就像病人还没叙述完,医生就开出了处方一样。也许医生经验丰富,一眼就诊断出了病因,但病人大都会认为医生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这种感觉警醒我,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注意非语言的因素,不要让一些细节人为制造误会而削弱沟通的效果。
2、因人而异,各有侧重。
家长的文化背景、职业背景、个人情趣爱好等各有不同,关注的问题也会不同。在与家长交流时切入点要因人而异、内容要各有侧重。有位家长给我们几个老师打电话的频率高、时间长,每次都要抱怨孩子在家里是怎样的不听话。最初,我试着给她一些建议,结果多数情况下,我正在建议,她又抱怨开了。原来,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这位母亲上班、做家务、管孩子,又忙又累心情郁闷,孩子为了能多争取时间打游戏,想方设法对付他那文化程度不高的妈。我特别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辛苦与无奈,每次接她的电话,我都听她倾诉,并且不时嗯、啊地呼应她。等她倾诉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会明确表示,一定要把她的孩子管严一些。每每这时,这位母亲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般来说,与学生的母亲交流要多听她们说;与学生的父亲交流,简明扼要地指出问题更好。面对有些家长,学生的情况点到为止;而有些家长,则要深入浅出慢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