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1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知识介绍一、何为质量质量:
一组固有特征知足要求的程度。我们所说的质量有两种含义:第一、
产品自己的质量,即合格与否。第二、生产产品过程的质量,即生产
过程是否是合理,是否是依照设定的标准进行生产。
二、什么是质量意识:
第一要保证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 切合产品的规格要求,此外整个生
产流程要严格的依照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 作为公司一员,不不过是
被动的接受,更要不停的提出改良建议,促使质量的提高。A、质量
意识是一个公司从管理层到每一个职工对证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
理解,这对证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限制作用。B、质量意识
就是对质量的态度,平常来讲:质量意识就是你把事情做对,并对结
果负责。
三、品管大师对质量的定义:
1、戴明: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手段,制造出市场最实用的产品(适
用性: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查验出来的)
2、朱兰:质量是一种合用性(合用性:产品使用时期,要知足使
用者需要)
3、质量决不是最好的,而是在某种花费条件下的最好(开创全面
质量管束名词:切合性)
4、石川:质量是一种能令花费者或使用者知足,而且愿意交流的
特质(以优异的人力资源,成立工作质量:合用性、满意性)
5、克劳斯比:质量就是让顾客感觉他们获得了超出预期的价值(品
质就是符合标准,零弊端:切合性)
四、质量发展的三方面:
五、质量发展历史:
1、手工艺者的原始质量管理:凭手艺和经验进行管束,不存在标
准,无所谓允收与拒收,客户被动接受产品。
2、管理员负责制:有专人负责质量,标准一致,凭主观判断产品
合格与否。
3、质量查验:“三权分立”,质量部门第一次从制造部门独立出来,
防守型质量管理,限制于过后把关与纠治,没法进行有效的预防。4、统计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五十年月、六十年月流行于日本,利用统计手段(如质量七大手法等)对制程进行剖析,从而采纳
有效举措进行控制,预防型质量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TQM):“三全一多”的特色(全员参加、全过程、全要素、多方法),预防胜于纠治,用事实与数据进行说话,在TQM基础上,产生ISO9000系列标准。
6、零缺点的质量管理:美国“克劳斯比”的四大理念(a、质量—切合要求;b、系统—预防为主;c、工作标准—零缺点;d、丈量—不切合的代价)追求完满,提出了制程按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又被称为无库存生产方式),提出了“全员参加”的要求,提出了供给链上下游共同保证的要求。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2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六、质量理念的误区: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4
质量看板质量意识
1、合格品就是高质量的产品。
2、产量第一,质量第二。
3、质量是一件豪侈的事情。
4、质量是质量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没关。
5、质量是越高越好。
6、出来公司的产品就是质量好的产品。
7、质量是检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预防出来的。
8、质量是管理人员来控制的,与我们一线职工没关。
9、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