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秦俊丽。我说课的题目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上看,由长度单位过渡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
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教材把面积和面积单位结合安排,即初步认识面积意义后,及时地学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有度量的标准,两者相辅相成,减少了认识、理解上的难度。
这节课的学习也是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打下基础。所以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课。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二、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主要采用了“诱导、感知、观察、操作、探究、思考”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新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程;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化学习方式。
在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还为每位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若干。
4
三、教学流程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以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理解含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教学一开始,我用拍手游戏导入,使学生初步感受表面的含义。通过“摸”,摸一摸自己手的表面,摸一摸周围物体的表面,“比”,和老师比一比手的表面。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使学生初步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出示这一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能确定它的大小。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个封闭图形的大小,在这里,有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