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案:
复习课课题:七下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南通市启秀中学 颜文恕
所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3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
2、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予以我们的关爱;
4、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5、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加强敢于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6、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护法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社会规则,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体会法律的保护作用无处不在,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是同在的。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
3、知道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4、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5、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智斗。
6、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7、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8、逐步培养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的现象和行为,初步形成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
9、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法律的尊严,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护法。
教学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所以我们要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这一课,我们一起来走近法律,感受法律的尊严。】
【基础知识】
1、我们身边的规则:——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2、道德、纪律规章。法律的特征的比较:
(1)共同点:都是行为规则,都具有约束性。
(2) 如何形成 靠什么约束 约束对象
道德 社会共同生活中 人们的道德感和 全体社会成员
约定俗成 舆论、习惯、信念
纪律规章 按本单位、本团体 本单位、本团体的 本单位、本团体
的需要制定 约束、强制力 局部使用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