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师徒结对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20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师徒结对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vivian5400 2021/12/24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师徒结对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范文最新推荐 ------------------------------------------------------
师徒结对心得体会
师徒结对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如期举行, 这次师徒结对精选了 33 个对子,开了专题的会议,对师傅、徒弟分别提了具体的要求,明确各自的任务,但最终效果如何,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探讨。
每个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师徒结对的签约仪式,往往仪式很重视,
宣传报道很重视, 但结对的过程却不了了之, 师傅没有尽到师傅的责
任,徒弟也没有跟师傅虚心学****最后做点假材料供学校考核,至于
效果如何没人深究。
我想,师徒结对的目的是促进徒弟成长,让他迅速掌握教育教学的
技能,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 能不能从最终的目的
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的过程,去考评师徒结对的效果呢?
谈到”细化师徒结对的过程” , 有学校这样做:每月徒弟听师傅 4 节课,师傅听徒弟 4 节课,查看听课笔记为凭证。这样细化的要求到底行不行?我认为不妥,原因有三:一是师徒负担太重。作为老师本来教学事情很多: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其他学校交付的任务,一个月 8 节课很难实现,每月 8 节基本不可能;二是可以做假。既然查看听课笔记, 就可以不听课补抄听课笔记; 三是目标不明。相互听课不是目的,研讨、指导、帮助徒弟提高才是目的。即便师徒相互听课,倘若不研讨、不指导,徒弟教学能力没提高也是没有用的。
1/22
那么怎么从实效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的过程呢?我认为一个学期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地走。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急,不能一学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首先,制定徒弟专业成长计划。 3 年或 5 年一个周期,分别从基本功(三字一话)、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班级管理等几方面来规划发展,明确每个学期的计划任务。
其次,围绕计划有步骤逐一落实。一个学期一项任务,完成好下学期再有新的任务。比如三字一话,徒弟每天练写粉笔字,师傅指导加督促,当徒弟写得很好,师傅认定过关了,粉笔字就不再练了。下面再练普通话,帮助徒弟正确发音、处理好情感,注意声音抑扬顿挫。第三,依据发展情况,有快有慢,不强求统一。对徒弟的培养不搞
一刀切,依据每个人的发展,适时安排培训,促进其发展。比如课堂
教学,师傅指导徒弟上课, 可以就一课反复试上,直到徒弟上好这节
课为止。也就是用”磨课”的方式培养徒弟上课的技能、技巧,效果
的确很好。但人的悟性、能力不一样,有的徒弟需要试上很多次才能
上好一节课,有的甚至需要几年在课堂教学跟踪培养才能成熟。 所以
每个人的培养周期和进度都不一样,要为徒弟量身打造。
第四,有客观公正的师徒结对考评小组,建立徒弟发展档案。有了
细化的培养过程,到底师徒结对效果如何?徒弟有没有成绩?必须有
一个考评小组。由考评小组来认定成绩, 评价效果,并建立徒弟档案。
比如基本功,粉笔字获得 A 了,就算通过了,不再练了。如果毛笔字
获得 B, 徒弟还要练,直到获得 A 为止,并写在档案上。再比如课堂
--------------------------------------------------------------- 范文最新推荐 ------------------------------------------------------
教学,师傅指导徒弟上一节课,由评课小组对徒弟的课进行认定,获
得 B、C 级,师傅还要继续指导,徒弟继续试上,直到评课小组对课进行认定为 A. 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学期,有可能一学年,也有可能是几年。建立徒弟发展档案,根据档案,进行菜单式辅导培训,因材施培,补其不足,促进徒弟快速成长。
运动会策划书(一)
一、日期:20** 年 4 月 17 日,运动会期间如遇风雨天气和其他特殊
情况,比赛按赛程日期顺延一周。比赛日程更改时,另作通知。
二、比赛地点: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田径场。
三、比赛项目及分组:
、学生男子组:
100m、400m、1500m、4×100m、4×400m
、学生女子组:
100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