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学校名称: 山东省章丘市水寨镇中心中学学科: 语文作者: 任士恩《化石吟》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初中一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 1 (一)、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或向生物老师请教,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本课做准备。 2 、初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掌握“骸骨、腐朽、悄然、乌有、潜行、葱茏、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的音形义 2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二)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赞颂之情。 2 、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发挥联想和想像, 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三、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 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 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 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 体会诗人的感情。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探究法本诗教学方法适合采用诵读与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本诗是一首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科学抒情诗,在教学本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 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同时, 通过诵读, 让学生搜寻自己脑中的疑惑点, 经过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从而深入理解本诗的内涵,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五、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 1 、歌曲激趣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百度 MP3 】歌曲《木鱼石的传说》: ./0812/11%20t(1).mp3 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 也许会想疑问, 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 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 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 、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百度图片】 http://image./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 z=0&word=%BB%AF%CA%AF%CD%BC%C6%AC&s=0 教师展示化石图片,学生谈对化石的认识。【百度文库】 http://wenku./view/ 明确: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 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如植物茎的化石, 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