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述与计算结果与批注 1 泵送混凝土及其特点泵送混凝土是通过泵和管道, 靠泵压力将混凝土直接输送到浇注地点,一次完成水平和垂直运输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是预拌混凝土,其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泵送混凝土既要满足混凝土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性、和易性的要求,也要满足管道输送时对混凝土的要求。泵送混凝土要求摩擦阻力小,不离析、不阻塞、粘聚性好等特点,在实际中常采用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方法来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泵送混凝土一般由水泥、水、砂、石子、外加剂和掺合料等六种材料组成。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和泵送剂,对于后浇带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产生收缩裂缝,还可以掺入适宜的膨胀剂。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如:防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还可相应加入防冻剂、抗渗剂等。常用矿物掺合料有粉煤灰、硅粉、磨细矿渣等,掺入适量矿物掺合料可以节约水泥,改善可泵性,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随着泵送混凝土在国际、国内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其种类也不断增加。目前常用的泵送混凝土有:泵送一般强度混凝土、泵送高强混凝土、泵送防冻混凝土、泵送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膨胀混凝土、泵送防水混凝土和泵送水下混凝土等。 2 泵送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及选择泵送混凝土的材料, 除满足普通混凝土的要求外, 还应根据其可泵送的特点,满足以下要求: ( 1 )良好的和易性、较大的塌落度,为便于泵送,混凝土塌落度应在 14~ 20mm 。( 2 )混凝土拌合物匀质性好,集料与水泥浆不能产生离析、泌水。( 3 )耐久性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必须满足。针对以上特点, 对泵送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就有如下特殊要求: 水泥: 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 也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结材料。他的选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泵送混凝土的性能。泵送混凝土的水泥一般应具有保水性好,泌水性小的特点,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良好可泵性。可供选择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易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也可根据配制强度合理选择水泥:( 1 )配制 C30 以下泵送混凝土优选 级水泥; ( 2) 配制 C40 ~ C60 泵送混凝土优选 级水泥;(3)配制 C60 ~ C80 泵送混凝土优选 级水泥;(4 )配制 C80 以上泵送混凝土优选 级水泥。对于构件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来对水泥进行选择: 要求早强或冬季施工优选同等级 R (早强)型水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优选低水化热和初凝时间长的水泥。 细骨料砂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规定:公称粒径小于 岩石颗粒称为砂。砂分为人工砂和天然砂。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 分为粗、中、细、和特细,其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JGJ52-2006 ) 粗砂: μ f= ~ 中砂: μ f= ~ 细砂: μ f= ~ 特细砂: μ f= ~ 泵送混凝土细骨料砂, 以采用中砂为宜, 高标号混凝土严禁采用细砂和特细砂。在砂的品质指标中,重要控制颗粒级配。由于颗粒在 以下的砂可以阻止水在压力作用下从拌合物中泌出,使混凝土有较好的可泵性,所以它在砂级配区里占的比例非常重要, DBJ/220-2001 规定:对 m 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 15 ﹪。最好能达到 20 ﹪左右。除上述对砂品质的要求外, 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坚固性指标等应满足 JGJ52-200 6 标准规定。 粗骨料石子石子分碎石和卵石两种, JGJ52-2006 标准给碎石、卵石如下定义: 碎石: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 公称粒径大于 5mm 的岩石。卵石: 由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 公称粒径大于 5mm 的岩石颗粒。石子在混凝土组成的材料中用量最多,起骨架作用,能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石子的颗粒级配有连续粒级和单粒级两种, 前者是从最大粒径开始, 由大到小各级相连,且每一级石子都有一定数量。后者是大颗粒和小颗粒间有有相当大的空档。表 3-1 附单粒级和连续粒级颗粒级配范围。泵送混凝土中石子的选择: a 对于泵送混凝土应采用连续粒级, 单粒级宜组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 b 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大于混凝土泵输送管径的 1/3 ,对于构件和配筋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中规定:混凝土中用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 ,且不超过钢筋最小净距地 3/4 , 对混凝土实心板,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3 , 且不得超过 40mm 。 c 骨料吸水率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