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坏死性筋膜炎.ppt

格式:ppt   大小:40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坏死性筋膜炎.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2/25 文件大小:4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坏死性筋膜炎.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坏死性筋膜炎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
概述
病因及机制
临床症状
并发症
检查
治疗及护理
鉴别诊断
预防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概述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通常指发生在皮肤、皮下浅筋膜层以及浅表淋巴管和淋巴结的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本病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
筋膜位于肌肉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概述
浅筋膜 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及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临床常作的皮下注射,即将药液注入浅筋膜内
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于全身。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
 筋膜解剖结构名。指肌肉的坚韧部分。附于骨节者为筋,包于肌腱外者为膜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病因
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的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常继发于擦伤、挫伤、昆虫叮咬等皮肤轻度损伤后,空腔脏器手术后,肛周脓肿引流、拔牙、腹腔镜操作后,甚至是注射后(多在注射毒品后)均可发生。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好发本病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机制
多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需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使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降低;同时细菌产生的酶分解了组织中的H2O2,从而创造了少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滋生和繁殖
细菌感染沿着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地潜行蔓延,引起感染组织广泛性地炎症充血、水肿,继而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网发生炎性栓塞,组织营养障碍,导致皮肤缺血坏死。受累筋膜内血管有纤维性栓塞,动、静脉壁出现纤维素性坏死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症状
坏死性筋膜炎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发病以四肢为多见,尤其是下肢;其次是腹壁、会阴、背、臀部和颈部等
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不相称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局部症状尚轻,全身即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局部症状
局部症状 起病急,早期局部体征常较隐匿而不引起病人注意,24h内可波及整个肢体。
片状红肿、疼痛:早期皮肤红肿,呈紫红色片状,边界不清,疼痛。此时皮下组织已经坏死,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坏,故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感染24h内可波及整个肢体
个别病例可起病缓慢、早期处于潜伏状态。受累皮肤发红或发白、水肿,触痛明显,病灶边界不清,呈弥漫性蜂窝织炎状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局部症状
疼痛缓解,患部麻木:由于炎性物质的刺激和病菌的侵袭,早期感染局部有剧烈疼痛。当病灶部位的感觉神经被破坏后,则剧烈疼痛可被麻木或麻痹所替代
血性水疱:由于营养血管被破坏和血管栓塞,皮肤的颜色逐渐发紫、发黑,出现含血性液体的水疱或大疱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0页
坏死性筋膜炎——局部症状
奇臭的血性渗液:皮下脂肪和筋膜水肿、渗液发粘、混浊、发黑,最终液化坏死。渗出液为血性浆液性液体,有奇臭。坏死广泛扩散,呈潜行状,有时产生皮下气体,检查可发现捻发音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