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步行街(区) 的规划设计浅谈步行街(区) 的规划设计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 其要素包括: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 Spece) 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 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 1922 年封闭交通, 193 0 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 726 万辆,其保有量达 80% ~ 90% ,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 10% ~ 13% 的速度递增, 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 以适应国情, 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实际上, 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气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 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 “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闻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 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 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 城市, 具有邻里中心, 便于人们步行, 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 30 年代, 大规模实践于 60 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 “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 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 “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 的建成还证实, 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 新的形象, 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 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实了这一作用的存在, 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 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战后经济迅速起飞, 人口剧增, 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 1963 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 1965 年, 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作出闻名的“津森鉴定”, 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 1968 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 1972 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 其后使用反应极佳, 其成功经验有四: 一是选址好, 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 通畅便捷; 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 三是多功能; 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 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