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晋祠彩塑的复制、开发、保护.doc

格式:doc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晋祠彩塑的复制、开发、保护.doc

上传人:rovend 2016/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晋祠彩塑的复制、开发、保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晋祠彩塑的复制、开发与研究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 这里有清清的难老泉, 郁郁的苍松翠柏, 风景秀美, 映衬着这座古寺庙更加神奇。晋祠作为全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其彩塑艺术题材新异, 形象生动, 个性鲜明, 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吸引着海内外的参观者,堪称我国宋塑之最。圣母殿,前临鱼沼,后拥危峰,初建于北宋天聖年间,根据现有殿梁上的记载,重修于崇宁元年(公元 1102 年) ,元、明两代虽有修补, 但仍保留宋代形制和结构, 在圣母神龕背后有太原府人吕吉“元祐二年公元 1087 年) 四月十日献上”的题记, 因此, 这里的彩塑与建筑应为同一时代的作品。一、晋祠圣母殿彩塑保存状况问题记录: 在这次承担对晋祠文物保护课题的同时,我们也对圣母殿彩塑进行多次的考察与记录, 为了能够找到问题的所在, 问题的厡因, 我本人也作了详细的检查与记录现根据大殿的位置,现分别描述如下: (一) 、圣殿情况: 圣母殿高约十九米,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乎方形。殿身四周围廊, 前廊进深两间, 廊下宽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 殿周围廊, 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殿内采用“减柱法”的营造,扩大了空间, 这种式样在建筑上也更富于艺术性。殿内共有四十三尊泥塑, 中央主像为圣母像邑姜, 龛内两侧二小像为明代后期补塑, 其余四十尊皆为宋代原塑。有侍女、宦官和女官, 平均身高 米左右, 年龄在 15-40 岁之间, 身着男装的女官 4尊、宦官 5尊、仕女像三十尊。其中, 最精彩的还是这 30 尊侍女像,他们中间看似:有的“机智敏捷”;有的“眉飞色舞”;有的“善解人意”;有的“庄重矜持”;有的“稳重老练”;有的“神情落寞”; 有的“幽恨怨怅”; 有的“风姿绰约”等等, 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 即反映皇后、后宫生活的场面,也是对人世间自然情感的真情流露。塑像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逼真,仿佛带入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宫廷生活之内,雕塑家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从人物的心里、表情、动态,给予了精致细微的刻画。彩塑布局 1、圣母殿彩塑布局图如图 2 、根据对晋祠圣母殿彩塑的实际考查,现对于存在的问题做详细的记录如下: (1) 、中央圣母像:它存在八种问题: A :塑像木骨架基础松动而倾斜歪倒、后基座开裂。 B :木构骨架或草胎糟朽而导致开裂松动、座椅靠背两侧扶手倾斜。 C :颜料变色、褪色; 整体。 D: 塑像破损; 风冠顶部花饰露铁丝; 左角基座处蟒袍; 壼门龙装饰(右 2失半)(4 破损( 5全失)基座中龙尾残。 E :剥落; 蟒袍左右两侧表皮。 F :裂缝; 壼门第五拄断裂。 G: 空洞: 背部大空洞露木骨(直径约 35 公分)。 H: 头饰、五官或发髻残缺: 风冠中花失;左侧两头花失。(2) 左1像: 它存在五种问题: A: 颜料变色、褪色; 整体。 B: 剥落; 眼上脸到额头左侧;袖摆边缘。 C: 裂缝; 劲部到裙下摆(背部中央)一条长裂缝。 D: 龟裂起甲; 胸部。 E: 后期补塑; 明代塑像。(3) 左2像: 它存在九种问题: A :颜料变色、褪色; 整体。 B: 塑像破损; 袖口处。 C: 剥落; 头冠;头发;左、右袖口处;右发髻。 D: 裂缝; 脖 10 公分;左右手母脂根部。 E: 龟裂起甲、全身起甲。 F: 磕碰、裙带处。 G: 头饰、五官或发髻残缺; 右侧花饰失。 H: 四肢断裂: 右手食指根、大母指开裂;左手腕下方。 I: 虫害、左手腕根部。(4) 左3像: 它存在七种问题: A :颜料变色、褪色; 整体。 B: 塑像破损: 帽后冠一小洞;后背左侧一小洞。 C: 表皮剥落: 帽冠;袖。 D: 裂缝: 脖颈(一周) ;腰带。 E: 龟裂起甲: 脖;全身。 F: 磕碰: 袖口处边缘两侧。 G: 酥碱: 下裙摆一周。(5)左4 像: 它存在四种问题: A. 颜料褪色、变色: 后补色偏蓝。 B. 裂缝: 脸、颈部;右手腕下部;左右肘部。 C. 龟裂起甲: 脸部、全身右肘后部;左右袖部及后侧。 D. 后期补塑: 手部后侧有原塑大拇指遗存;整体颜色似后补;有粉刷痕迹;粉彩后可见内部金彩。(6 )左 5 像: 它存在六种问题: A .塑像木骨架基础松动而倾斜歪倒: 头的重心严重前倾,已有裂缝。 B. 裂缝: 头脖严重开裂;胸到腰带间开裂严重(一周)。 C. 龟裂起甲: 全身空鼓起甲。 D. 磕碰: 左袖袖口。 C .断裂: 领部至背后颈部后半周严重开裂。 D. 后期补塑: 左袖下方;花冠右侧到发髻。(7 )左 6像: 它存在四种问题: A .裂缝: 右后衣襟;帽饰开裂;帽花连接处。 B. 龟裂起甲: 全身起甲。 C.. 磕碰: 腰部(手后部)。 D. 后期补塑: 右袖口处;颜色有补迹;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