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长治城隍庙.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治城隍庙.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治城隍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潞安府城隍庙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潞安府是长治市的古称,潞安府城隍庙则是长治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长治地域民俗文化的集萃。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兴中路庙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年)创建,命弘治五年( 1492 年) 、清道光十四年( 1834 年)重修。潞安府城隍庙是反映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一座宗教建筑。反映了元代时期我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各殿屋顶上皆以五彩琉璃装饰|釉色斑斓,光映霞表,艺术价值极高。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建筑群,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一、城隍的由来。“城隍”从字面意思上讲,城就是指城墙,隍是指没有水的城壕。而中国的城隍文化最初是由“自然神”的观念发展而来的,远古社会的人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也就赋予了城隍以神的观念。。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城的神,《周礼》所称蜡祭八种神中之一,第七种神称为“水庸”神。根据赵翼的《陔余丛考》的解释:“水则隍也,庸则城也。”由此可见,早在周代,城隍信仰就开始出现了。但是真正把城隍信仰当做对神的崇拜,这大概是在汉朝形成的。据《八闽通志》转引宋林通《长乐图经》的资料称,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坚守城池,决不投降,后来城破,周苛被项羽处以烹刑。后刘邦即位,“思苛忠烈,令天下郡县各附城立庙祀之。城隍之祀,疑始于此。”从此以后,全国各地,不但都设立了城隍庙,而且都把历史上的忠烈之士奉祀为当地的城隍。文献记载最早建庙祭祀时在三国时期,唐宋以后才遍布全国。道教把城隍神纳入他们的体系当中,并赋予城隍神“剪凶除恶、护国安邦、旱时降雨、涝时放晴、官领各魂、起渡众生”的神权。除此之外,唐宋时期的城隍神更是增加了掌管城市居民死后去向的权力(献厅)。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宋元以后,随着城隍信仰的逐步加深,城隍神才有了锄强扶弱、审理案件的司法职能。由原来只管居民死后阴间之事,进而扩展为直接监督阳间人们的行为。到了明代,城隍神这种监察阳间善恶行为的职能更加突出。这与朱元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建立明朝以后, 怕皇权不稳,就授予城隍神“鉴国司民”的封号, 也就是监督监督官吏和百姓的权力。用鬼神来监督活人, 极具文化象征意义。二、潞安府城隍庙的建筑。潞安府城隍庙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为明代建筑,配殿、廊房、耳殿为清代建筑。潞安府城隍庙占地 10000 多平方米, 纵轴线长达 400 多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六龙壁、宏门、门牌坊、石牌坊、钟鼓二山门、玄鉴楼、戏楼、献厅、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廊房等建筑。城隍规格形制和衙属建筑是很相近的。它面南背北,在平面布局和排列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中心对称建筑手法;主体建筑均位于主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筑对称排列。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群都建在高台之上,根据主次,高低层次分明,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高低起伏,跌落有致,从山门至后殿平面断面大致呈现“凹”字型。首先是宏门,宏门上方有二层楼阁,中间有三个大门洞,每个门洞宽 260 厘米,进深 910 厘米么,高 220 厘米。门洞上方有锦云,两侧有浮桥。宏门气势恢弘,规模庞大,不愧为城隍庙的大门。玄鉴楼是一座二十多米高的重檐二层楼阁。玄者,阴也,黑也,代指冥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玄鉴楼临空而立,与山门相对。仰望玄鉴楼高挑入云,有与天相接之势。。过玄鉴楼来至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