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 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 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 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七、八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 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 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 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 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 “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
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 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 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 “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 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 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一一我只是粗心而已吗! 而不良后果不
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 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 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 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养成求快不求质的浮躁解题习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直接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
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 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 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
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 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 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
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 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 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一一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 能一棍子打死一一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 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 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 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 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 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 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 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
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 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 “自
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
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 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X 7=( )
7X6=( )
口诀:(
)
口诀:(
)
5X 7=( )
7X3=( )
口诀:(
)
口诀:(
)
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 )X 7=42 7 X( ) =35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