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根据情景填古诗词 1、父亲每每看到弟弟不认真读书时,就对弟弟说“”劝弟弟要趁年轻时多读书。而每次爷爷看到我浪费粮食时,总是轻轻地说: “”每次我都感到惭愧。答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语出《汉乐府长歌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语出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2 、现实生活中,姐妹情同手足的比比皆是,但兄弟反目为仇,自相残杀的也为数不少,让人常常想起曹植《七步诗》中的:“”答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工作,退休以后再回老家看看,回到家乡时,很多小孩从未谋面,老是问:“你是哪里的? ”,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答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 、上次期末考试,小明发挥较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张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小明予以鼓励和鞭策,对小明说:“”,要小明有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同时要求小明在初中继续努力: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 、朋友送别,离情悠悠,但各人却感慨不一。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时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是:“”;而高适《别董大》时的“”却是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李白在与汪伦告别时却运用夸张手法写下:“”信手拈来,体现了朋友之间感情的真挚。答案: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 、古代有异地任职的规定,所以很多人都远离家乡,而在逢年过节时就特别思念家乡,往往写出很多千古绝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用“”抒发了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李白却用“”直抒胸臆,思乡之情跃然纸上。答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每当想起母亲对我们的关怀时,我们想报答母亲时,总会想起唐代诗人() 的《游子吟》中的“”答案: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大李杜是指()和(),而小李杜是指()和杜牧。与杜牧诗词有关的有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就得益于他写的《山行》中的名言: “”。而名酒杏花村酒,就是借用他所写的《清明》中的“”。答案:李白、杜甫;李商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有时自身反而没有别人看问题看得清除,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 ) 的《题西林壁》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答案: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封锁不住的、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宋代诗人( )的《游园不值》用“”形象地做了说明。答案: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以物比人,或托物言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王冕鄙薄流俗、独善其身, 总是孤芳自赏,因而他在《墨梅》中以梅喻己,用“”直抒胸臆;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以石灰自喻,在《石灰吟》中用“”说出了做人要清白,要高风亮节。郑板桥却用竹石来做比,用“”来抒发自己坚强的意志。答案: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12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离别故土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亲人呀,你可知海外游子的心! 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