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家校共建凝聚教育合力
 
 
王大军
摘要:培养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校和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就如何实现家校共育的最优化,凝聚教育合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家校共建;教育培养;教育合力
:G62 :A :1673-9132(2018)14-0090-02
DOI:-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因此把教育好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身上,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父母,自己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把日常对孩子的监管推给年老的父母进行隔代监管,造成亲情缺失等诸多问题。实际上,培养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算是真正的教育。
一、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但是,好多家长错误地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和教师,认为家长只要满足孩子经济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即可,所以好多父母只顾拼命挣钱,结果是挣下了银子耽误了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物质方面的需求诚然重要,但家庭亲情方面的需求更是无可替代。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机会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阶段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引起家长足够的关注,要求孩子不抽烟,父母就要戒烟;要求孩子不赌博父母就要不参赌;要求孩子讲卫生,父母就要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日常用品不乱摆乱放;要求孩子讲文明,家长首先要讲文明,而且要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生活学习。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些道理,才能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保证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
二、学校和家长要坚持方向的一致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1+1>2、5+2=7,而不是1+1<2或5+2=0。因为一个孩子健康、健全的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不容易。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父母面前的一些情况,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价值取向告诉家长。特别是要告诉家长要加强孩子在节假日的监管,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好多问题学生,沾染上这样那样的坏习气,都是由于家长忽视了在家的监管,放任自流所造成的。从而实现家校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推进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解决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在家校教育下健康成长。
三、家校共建中要注意沟通的多样性
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一般有:家访、电访和QQ群访、微信群访、家长校访、家长会,等等。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好的载体和平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家教知识,还可以评选一些优秀家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笔者长期在农村工作,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多,给家校共建带来了诸多麻烦和不便,所以农村教师要花费不少电话费和家长沟通交流,或者利用业余时间通过QQ群和微信群,告诉家长孩子的表现。但无论采用哪种交流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同时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和父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