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舌齿痕及舌裂纹一、裂纹舌: 舌面见多少不等, 深浅不一, 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裂纹舌主病:(1 )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 血虚不润, 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 脾虚湿浸, 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另外, 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 也指舌苔之裂纹; 在辩证时, 应从苔的干润来辨, 若因干而裂, 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 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 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 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 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 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 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辨舌指南· 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 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 如冰片纹, 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 川字, 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 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 为脾虚湿侯, 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 在伤寒为胃气衰微, 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 血液灼枯, 舌尖出血, 为心经邪热塑盛。——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二、胖大舌: 舌体虚浮胖大, 或边有齿痕, 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胖大舌主病: (1 )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 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 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 舌面水滑, 属脾肾阳虚, 气不化津, 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 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2 )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 小便少, 形寒神疲, 四肢厥冷, 面色晦暗或晃白, 脉沉迟或沉细, 治直温阳利水, 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 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 伴黄腻苔, 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 。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