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9 页
桩基础及支护工程检测方案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建设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24日
目 录
一、工程项目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地基基础工程的检测方法与检测比例 1
四、本工程地基基础的检测方法与数量 1
五、检测的选桩原则 1
六、相关检测技术方案与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2
(一)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方案 2
(二)灌注桩钻芯法检测 4
七、检测工作质量目标、进度保证措施 5
(一) 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5
第 1 页
(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6
(三) 检测前后对仪器设备与检测结果进行检查的制度 6
八、安全文明作业保证措施 6
一、工程项目概况
本工程桩基础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总桩数583根,桩径D=800mm桩,基坑支护灌注桩共338根,桩位布置见桩基平面自编号图。
二、编制依据
1.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结构施工图。
三、地基基础工程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比例
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的项目、方法和数量如下表。
表1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的项目、方法和数量
序号
基础类型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数量
1
钻(冲)孔灌注桩
桩身完整性
钻芯法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2
低应变法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独立承台不少于1根
四、本工程地基基础的检测方法及数量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建议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抽检数量如下表:
表2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清单
序号
检测项目
工程数量
检测方法
检测数量
检测比例
1
工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583根(1、2、3桩独立承台202个,4、5、6桩独立承台29个,7、8、9桩独立承台9个)
钻芯法
59根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第 2 页
序号
检测项目
工程数量
检测方法
检测数量
检测比例
2
低应变法
287根
1、3桩及三桩以下独立承台每个独立承台不少于1根;2、柱下四桩及四桩以上独立承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
3
支护工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338根
低应变
34根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五、检测的选桩原则
1. 选择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
2. 选择设计方面认为重要的桩;
3. 选择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桩;
4.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宜根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一种检测方法的受检桩;
5. 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
六、相关检测技术方案及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一)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方案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第 2 页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见图1。
图1 基桩反射波法测试处理系统示意图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波阻抗变化界面(如蜂窝、离析、缩径、夹泥、断裂等桩身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通过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根据实测波形特征对桩身结构完整性分类的一般依据见表3。
表3 桩身结构完整性分类表
类别
桩身结构完整性定义
波形特征
Ⅰ
桩身结构完整。
无缺陷反射波、或有扩颈反射波,有明确(正常)的桩底反射信号,波速正常。
Ⅱ
桩身存在轻微缺陷,但桩身结构完整性基本不影响桩的正常使用。
缺陷反射波幅值小,有明确(正常)的桩底反射信号,波速正常。
Ⅲ
桩身存在明显缺陷,应采用其它方法进一步抽检确定其可用性。
缺陷反射波幅值较大、桩底反射不明显。
嵌岩桩桩底反射波及入射波相位相同。
波速不正常。
Ⅳ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或断桩。
缺陷反射波幅值大。
周期性缺陷反射波。
桩身存在缺陷的基桩,可能会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如可能影响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桩的耐久性或导致不均匀沉降等。
第 4 页
在正常情况下,Ⅰ、Ⅱ类桩桩身结构完整性可满足使用要求;Ⅲ类桩应采用其它方法进一步抽检,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是否可用;Ⅳ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并进一步检测确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