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汽油(qìyóu)柴油质量要求及其质量指标要求
第一页,共26页。
国Ⅲ和国Ⅳ车用汽油(chē yònɡ qì yóu)标准
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浙江等地外,全国车用汽油依然执行(zhíxíng)国Ⅲ标准。我国2013年年底开始全面供应国Ⅳ标准车用汽油 ,河南省也将在今年年底全面推行国Ⅳ汽油。(国Ⅲ和国Ⅳ车用汽油标准)
第1页/共26页
第二页,共26页。
汽油(qìyóu)的定义
通常(tōngcháng)将沸程在30°C-220°C范围内,可以含有适当添加剂的精致石油馏分称之为汽油。汽油据其用途不同,主要分为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车用汽油主要供点燃式内燃机发动机(即汽油机)作燃料,其中可以含添加剂,尤其是抗暴剂或抑制剂。为叙述方便,以下将车用汽油简称为汽油。
沸程:蒸馏时冷凝管开始滴下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为初馏温度;蒸馏接近完毕时的温度为末馏温度,两个温度之差为沸程。
第2页/共26页
第三页,共26页。
汽油的质量(zhìliàng)要求
,保证发动机在冬季易于启动,在夏季不易产生气阻,并能较充分燃烧。 ,辛烷值合乎要求,保证发动机工作稳定、运转正常,不发生爆震,以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 ,即诱导期要长,实际胶质要小,使汽油(qìyóu)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辛烷值降低、酸度增大、颜色变深等质量变化,也不致于生成过多的胶状及酸性物质。,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保证汽油(qìyóu)不会腐蚀储油容器及汽油(qìyóu)机机件。
第3页/共26页
第四页,共26页。
1、评价汽油蒸发(zhēngfā)性的指标有:馏程与饱和蒸气压。
馏程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zhēngliú)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馏程用来判定石油产品轻、重馏分含量的多少。汽油的馏程清楚地表明了它在使用时蒸发性能的好坏。
第4页/共26页
第五页,共26页。
初馏点与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含低沸点轻质馏分的多少 ,国标Ⅲ要求汽油10﹪馏出温度不高于70℃。
50%馏出温度是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它能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国标Ⅲ要求汽油50﹪馏出温度不高于120℃。
90%馏出温度与终馏点表示汽油中不易蒸发和不能完全燃烧的重质馏分的含量 ,国标Ⅲ中要求90%馏出温度不高于l90℃,终馏点不高于205℃。汽油的残留量指标表示汽油中最不易蒸发的重质成分(chéng fèn)与储存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胶状物含量的多少 ,国标Ⅲ中规定残留量不大于2%。
第5页/共26页
第六页,共26页。
饱和(bǎohé)蒸气压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试验装置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气所显示的最大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用来评定汽油的蒸发强度。饱和蒸气压指标值高说明汽油中轻质馏分(liúfèn)含量高,其蒸发性好,使用时,发动机产生气阻的可能性就大,储运时轻质馏分(liúfèn)损失的趋向也就大,但发动机起动性好。因此,大气压力与环境温度不同时,对汽油的饱和蒸气压的要求也不同。国标Ⅲ规定汽油蒸气压从11月l日至次年4月30日不大于88kPa,从5月l日至10月31日不大于72kPa。
第6页/共26页
第七页,共26页。
2、汽油(qìyóu)的抗爆性及其评价指标
汽油的抗爆性 是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的能力。爆震也称“火头响’’,是发动机工作时的一种(yī zhǒnɡ)不正常现象。
汽油抗爆性的评价指标 汽油抗爆性可用汽油的辛烷值来评价。研究法辛烷值是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国标Ⅲ车用汽油标准:
汽油牌号
90
93
97
研究法辛烷值(不小于)
90
93
97
第7页/共26页
第八页,共26页。
3、汽油的安定性及其评价(píngjià)指标
汽油在其正常的储存与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安定性。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主要(zhǔyào)有实际胶质与诱导期。国标Ⅲ中规定汽油的实际胶质不大于5mg/100mL,但经过运输与储存,使用时往往要大于此值,一般允许不大于25mg/100mL,规定汽油的诱导期不小于480分钟。
第8页/共26页
第九页,共26页。
4、汽油的防腐(fángfǔ)性及其评价指标
汽油成分中的各种烃类,都是没有腐蚀性的,而引起腐蚀的物质是硫、硫化物、有机酸、水溶性酸、碱等
汽油防腐性一般用硫含量、铜片腐蚀试验、水溶性酸或碱、酸度、博士试验等指标(zhǐbiāo)评定。
国标Ⅲ﹪ ,铜片腐蚀(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