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沥青路面结构(jiégòu)的设计
第一页,共74页。
第一节 概述(ɡài shù)
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shèjì)内容与要求
内容: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shèjì)、各项设计(shèjì)参数的测试与选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shèjì)、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以及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等。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除了行车道路面外,路面设计(shèjì)还包括路缘带、匝道、硬路肩、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收费站和服务区场面的设计(shèjì),以及路面排水系统设计(shèjì)等。
要求:为汽车行驶提供快速、舒适、安全、稳定的服务功能,并须满足设计(shèjì)交通量下应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及各结构层的应力应变的要求。
第1页/共74页
第二页,共74页。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现代高等级道路(dàolù)沥青路面应符合下表11-1的各项技术要求。
项目
目标值
测试方法
路面结构强度
弯沉ls≤ld,及拉应力σm≤σR
程序计算
路表面平整度<br整度测试仪、多轮仪
路表面抗滑性能
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
横向力系数SFC60,铺砂法或激光法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动稳定度
60℃,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
极限拉应变
0或-10℃,50mm/min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
冻融劈裂试验
第2页/共74页
第三页,共74页。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yuánzé)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yuánzé)
1、根据使用(shǐyòng)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
实践经验,将路基路面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进行综合设计。
2、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 等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3、结合当地实践基础,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
4、充分考虑沿线环境的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有利于施工、养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6、对于地处不良地基的路段,路面结构可以遵循“一次设计,
分期修建”的方案
5、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
第3页/共74页
第四页,共74页。
三、沥青路面(lùmiàn)结构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lùmiàn)结构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和半经验法及解析(或理论)法两大类型。
(一)经验和半经验法
经验和半经验法是以已往的修建和使用经验为基础。
如果路面(lùmiàn)结构的材料、环境和受荷条件同经验和半经验法制定时所依据的相似,那么按此方法设计的路面(lùmiàn)结构可以得到满意的使用效果。
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轴载和交通量的迅速增长、新材料的涌现,不断地提出把经验关系式外延的要求,经验和半经验法就不再适用。
第4页/共74页
第五页,共74页。
(二)解析(或理论(lǐlùn))法
解析法是以结构分析为基础,按设计荷载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量不超过路面任意结构层中材料所容许的范围,来选择和确定铺面结构层的组合及其尺寸。
这类设计方法的特征是:①选择一个合适的力学模型来代替现实的路面结构,寻求此模型中应力、应变和位移方程的解;②表征各结构层中的材料在相应的环境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质;③定义以基本的应力、应变和位移量表示的设计标准(或指标);④用简便的方式表示设计体系和步骤。
我国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是以解析法为的设计方法,然而,由于影响因素复杂、材料和结构性质的变异性大,对荷载和环境的影响认识得还不够充分,结构分析和使用性能之间尚未建立起定量的内在联系,采用解析法设计路面结构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依赖经验予以补充。
第5页/共74页
第六页,共74页。
第二节 损坏形式与设计(shèjì)控制指标
一、沥青路面的损坏形式
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类型有如下四类(sì lèi):
①裂缝类破损:包括龟裂、块裂及各类单根裂缝等;
②变形类破损:包括车辙、沉陷、拥包、波浪等;
③松散类破损:包括掉粒、松散、剥落、脱皮等引起的集料
散失、坑槽等;
④其他破损:包括泛油、磨光(抗滑性能差)等。
第6页/共74页
第七页,共74页。
(一)裂缝(liè fèng)
裂缝(liè fèng)
横向(hénɡ xiànɡ)裂缝
纵向裂缝
网状裂缝
由单根裂缝发展而引起 ,春融期间反复的冻融交替等原因
荷载型裂缝
非荷载型裂缝
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 ;形成原因复杂 ,
最主要的是温缩裂缝和半刚性基层
开裂引起的反射性裂缝
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强度不足以
承担车辆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