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综合性学习《对联研究》第6组课题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趣联故事组: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羽佳禽砖后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 “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 ”老师还是很得意,说: “当然可以。”纪晓岚说: “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她又没错嘛! -“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释对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 "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 "友人道: "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 "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 "友人道: "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 "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 "友人不解地问: "那, 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 "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友人听后,恍然大悟。童子戏对李学政童子戏对清朝有个李学政,善于吟诗作对,有个童子对他不服气,这天,在他必经之路,用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守候着。 等李学政的轿子过来了,因有石头当路,轿夫把石头踢了,童子便吵嚷起来。李学政好言相劝,童子说: “李相公,听说你善于作对,小人今有上联请对之,对上了,今天这事就算了。”说完,童子念道: “踢破垒桥三块石……” 李学政想了很久,竟难以对上,只好约定第二天来应对。李学政回到家里,苦想冥思,夫人知道后,说这有何难?可对为——“剪开出字两重山。” 李学政大喜,次日便赴约作对。那童子听了一笑,说: “这下联不象是相公所对,但象是出于妇人之手。” 李学政大惊失色,问其原由,童子说道: “男子气度大,应该用‘劈’、‘砍’这类字,妇人三步不出闺房,常使用针线剪刀之类,这才会用纤细轻巧的‘剪’字,我没说错吧? ”于谦对和尚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1]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擂槌[1] : lè i chu í研物用的槌子。哑联兴味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 “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 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 “此乃绝对也! ”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