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言表达亮点题初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大纲》)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第六大题——语言表达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题目,亮点不断闪现。 2003 年全国高考试题“仿照示例,改写提示语”一题成了当年最具亮点的特色题型。沿着这一命题思想, 2004 年各省自主命题, 一些实用性很强的题目闪亮登场, 成了高考试卷中的一个个亮点,既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对此,笔者试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来年的备考起一定的作用综观 2004 年高考卷中语言表达亮点题如对联、广告、衔接等都依据“两纲”即《大纲》《考纲》, 甚至是深入地反映了“两纲”的要求。这些题具有时代气息, 实用极强,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大纲》所说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如拟广告一题,现代社会广告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高中生更是在广告中成长起来的,公益广告又很好的体现了关怀人类, 关注社会的主题。再如对联题, 对联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悠久的文化式样之一, 过年过节谁都会碰上几幅对联。这些题又紧扣《考纲》“考点”相关要求,只不过不再是某考点的单一考查,而是多个考点的综合考查。如对联题既可能说是考了仿写的知识的题, 又可以说是一道考修辞知识的题。又如广告词一题,既可能看成是“扩展语句”题,又可以看成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题,还可以看成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题。正因为如此,这些题一出现就成了亮点,我们完全相信它能强的生命力,它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亮点一、对联题 2004 年在全国和各省自主命题的高考试卷中, 有多份试卷考查了对联。对联何以受到众多命题专家的青睐呢?首先当然是它切合“两纲”的考查要求; 其次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部分, 最具有民族特色; 再次它能多方位的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外评分客观公正、几天侥幸。那么,如何对好对联呢?对对联必须符合如下原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合,内容相关, 不能“合掌”。例1:( 2004 全国卷 I) (1)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2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答案示例:(1)①正气满乾坤, ②勤劳可兴家( 2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例2( 2004 全国卷 2) (1)①扫千年旧习, ②祖国山河好, (2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答案示例:(1)①树一代新风, ②大地气象新( 2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月。例3( 2004 全国卷 3) (1)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2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答案示例:(1)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2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例4( 2004 全国卷 4) (1)①处处春光好, ②一代园丁乐, (2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答案示例:(1)①家家气象新, ②九州桃李荣( 2 )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例5( 2004 浙江卷)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 答案示例:知识贯中西例6( 2004 广东)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 答案示例: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奈葩。例7( 2004 福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 答案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亮点二、广告词广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