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1 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区位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农业地位的形成
1、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
2、农业地域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差别:农业地域的形成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3、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主要是以耕作业及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热带季风区、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区)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处在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第 2 页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人均耕地: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这样可以缓解对土地的压力和粮食的需求
3、生产特点:(小农大水利,高产低商技)
①小农经营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二、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经营方式:国外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一般是国营
案例:美原,玉米分布在中部,小麦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