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驻波实验报告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驻波实验报告计划.docx

上传人:玥玥 2021/12/3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驻波实验报告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
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3、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4、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定量测定某一恒定波源的振动频率;
5、学习对数作图法。
实验仪器:
弦线上驻波实验仪(FD-FEW-II型)包括:可调频率的数显机械振动源、平台、固定滑轮、可动刀口、可动卡口、米尺、弦线、砝码等;分析天平,米尺。
实验原理:
如果有两列波满足: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的条件,当它们相
向传播时,两列波便产生干涉。一些相隔半波长的点,
振动减弱最大,振幅为零,称为波节。
两相邻波节的中间一点振幅最大,
称为波腹。其它各点的振幅各不相同,但振动步调却完全
一致,所以波动就显得没有传播,这种波叫做驻波。驻波相邻波节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λ的
一半。
如果把弦线一端固定在振动簧片上,
并将弦线张紧,簧片振动时带动弦线由左向右振动,

成沿弦线传播的横波。
若此波前进过程中遇到阻碍,便会反射回来,当弦线两固定端间距为
半波长整数倍时,反射波与前进波便形成稳定的驻波。波长
λ、频率f和波速V满足关系:
V=fλ
(1)
又因在张紧的弦线上,波的传播速度
V与弦线张力T及弦的线密度μ有如下关系:
(2)
比较(1)、(2)式得:
(3)
为了用实验证明公式
(3)成立,将该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4)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若固定频率f及线密度μ,而改变张力T,并测出各相应波长
λ,作lnT-lnλ图,若直
线的斜率值近似为
,则证明了
的关系成立。同理,固定线密度
μ及张力T,改变振动频
率f,测出各相应波长
λ,作lnf-lnλ图,如得一斜率为
的直线就验证了。
将公式(3)变形,可得:
(5)
实验中测出λ、T、μ的值,利用公式(
5)可以定量计算出
f
的值。
实验时,测得多个
(n个)半波长的距离
l,可求得波长λ为:
(6)
为砝码盘和盘上所挂砝码的总重量;用米尺测出弦线的长度
L,用分析天平测其质量,求出
弦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
(7)
实验内容:
1、验证横波的波长
λ与弦线中的张力
T的关系(f不变)
固定波源振动的频率,
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
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张力。每改变一
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卡口支架⑤
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
稳定的驻波。将可动刀口支架④移到某一稳定波节点处,
用实验平台上的标尺测出④、
⑤之
间的距离l,数出对应的半波数
n,由式(6)算出波长
λ。张力T改变6次,每一T下测2
次λ,求平均值。作
lnλ-lnT图,由图求其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