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读《斑马线上的中国》感悟.docx

格式:docx   大小: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斑马线上的中国》感悟.docx

上传人:毒药 Posion 2022/1/1 文件大小: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斑马线上的中国》感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斑马线上的中国》感悟
读《斑马线上的中国》感悟
《寄诸弟书》学****心得
斑马线上的中国
我们有了一定的法治标示和路径,正如我们有了斑马线,但我们并没有认真遵循法治的规则,正如我们并没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斑马线是中国城市人际关系中一处莫大的隐痛,它隐隐作痛,正是不断提醒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世情民风正在远去,法治之下的和谐敦睦还未到来。
——邓子滨
开篇
曾经,我一直认为法律离我很遥远。
在我心里,法律是被高高置于神坛之上的。只要我遵纪守法,它就只是厚重法典上的文书,只存在于电视新闻里某一个别人的故事,或许偶尔会出现在我普通而安定的生活里的道听途说中,但我与它的接触,对它的了解是少之又少。
因此,《斑马线上的中国》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我从来没有想过“人们是否有不系安全带的自由”“不道德者的权利是否受法律保障”“身份证的频繁使用是否合理”之类的问题。在教育和****惯的双重作用下,开车要系安全带,买火车票,飞机票需要身份证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生活常识。
但邓子滨先生以冷静的视角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与法律联系起来,在法律思维之下的生活小事有了另一种色彩。身份证制度在加强社会管理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国家部门的不作为。我不禁在想,作为公民的我们履行了义务,但我们的权利有没有得到全面保障呢?是否我们的部分权利被“合法侵害”了呢?
公民的权利意识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这是在法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但事实说明,我的权利意识还有待提高。而更为悲伤的是,即使我学了法学,我看待问题依旧感性主义。
张学英的案子违背了公序良俗,而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法律中可以直接作为裁判依据的基本原则。因此对该案件的司法裁决并不存在损害法律的尊严,张学英败诉是因为其“第三者”性质,如果她是作者所举例的道德高尚之人,公序良俗原则自然不会剥夺她的权利。
以上是我看到“不道德的权利”篇所作的笔记,当时我觉得作者对张学英案的看法“太没有人情味”了。而当我把整本书看完之后,我开始为自己的之前的大放阙词感到羞愧难当。作者是站在法律的角度冷静叙述自己的见解,而我只是道德判断,先入为主,为自己的偏见找各种借口,如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
法律思维VS道德先入
法律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它应该成为我们心中的最高准则。道德或许在实践中起作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但让法律守护一个国家远比让道德守护更为理智有效。正如哈佛校长开除违反校规的学生后说的话: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校规,法律都代表着一种制度,制度是要求全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它无疑体现着一种有序性。社会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但有序合理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运转良好的基础。
理论上的东西很容易学****但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却无比的困难。我学****了法学,对法律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我很多时候看待问题都是于情而不是于法。
我永远都记得大一上学期的一节宪法课,老师让我们讲了一个案例并要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应届毕业生郭某在网站上看到一家私立学校招聘校长助理的信息,她认为自己的学历和实****经验符合学校的招聘要求,便向该校投出了简历。等待多天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当她再次浏览招聘页面时发现其中有“限男性”的要求,她向对方咨询多次,对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