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pdf

格式:pdf   大小:63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pdf

上传人:晴雯 2022/1/1 文件大小:6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
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
要是对美国的顺差。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
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
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
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
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
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本文
主要探讨日元升值与日本长期萧条的关系。供参阅。
一、80 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
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
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80年代之后,
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
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
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
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
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
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
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
银行海外业务。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 《关于金融自由化、
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
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
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
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
渐升。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
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简言之,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
是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二是由“经济大国”向“政治
大国”的转变;三是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
变。但是,三个战略转变却带来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经
济目标与国外经济目标、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矛盾,
这极大地挤压了日本经济政策的空间和独立性,增加了宏观政策
选择和和调整的难度。
二、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卢浮宫协议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境。
面对“双赤字”,当时里根政府采取高利率政策,以吸引大规模外
资流入,一方面为赤字国债融资,另一方面维系国际收支平衡。
但是,高利率的结果是加剧了美元升值趋势,美国制造业及出口
面临更加巨大的困难。1982-84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
长,其中,1984年贸易逆差高达1090亿美元,对日本的贸易逆
差约占一半。
对于日本而言,当时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