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笠翁对韵》全文解释48400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48400
1 / 501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48400
《笠翁对韵》全文解说
一东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约,雾濛濛。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彩霞红。牛女二银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注]海树:海边的树。(南齐)谢眺诗:“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苍穹:苍,青色。穹(qióng穷),穹隆,愿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这里借指天空。苍穹即青天。《尔
雅?释天》:“穹苍,苍天也。”雷隐约:隐约,雷声或车声。旧题司马相如《长门赋》:“雷隐约而响起兮,象君主之车音。”古诗《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约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秋月白:白,今读阳平,古入声字,所以是仄声。白居易诗: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牛女句:牛,牵牛星。女,织女星。河,银河。《古
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参商句:参和商是二十八宿中的两宿。商即辰,
也即是心宿。参宿在西方,心宿居东方,先人常常把亲朋久别难逢比为参商。杜甫诗: “人
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斗,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不是北斗。两曜,先人把日、月、
五星称七曜,曜就是星。又解,《左传 ?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 yān淹)
伯,季实况。兄弟不和,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况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
遇。(喾,传说上古帝王名,号高辛氏)。戍旅:戍( shù树),防守边疆。戍旅,古代守
边的士卒。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 “胡风吹朔雪,千里
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要旨解说
“天对地,雨对风”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称为“一字对”。“天”是大自然
的一部分,“地”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二者正好相对。“雨”是一种自然气象,与它相对的一定也是自然气象,所以对“云”、对“霜”、对“雾”、对“雪”
都行。这里以“风”相对,是因为要押“一东韵”。“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都是两个字对两个字,我们称为“两字对”。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全属于同一类事物,用的都是近义词,所以它们属于“正对”。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48400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48400
2 / 502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48400
二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游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浩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迹。
[注]河对汉:河,黄河。汉,汉水。因为河能够借指银河,汉也可借指银河。(宋)秦观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雨伯对雷公:雨伯、雷公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和雷神。雨伯原称雨师,为了属对工整,这里把师改作伯。叆叇(àidài爱代):浓云蔽日之状。木华《海赋》:“叆叇云布。”
曈曚(tóngméng童蒙):太阳将出天气微明的样子。蜡屐(jī机):先人穿的一种底下有齿的木鞋,以蜡涂抹其上,叫蜡屐。晋人阮孚性旷达,一次,客人来访,
正追上他在以蜡涂屐,而且心情沉静、喃喃自语地说:“未知一世当著几两(双)屐。”后代就成了典故。谢灵运亦有爬山蜡屐。过天星:这里指流星(陨星)。
过,可平仄两读,这里读平声。吐魄月:魄,又作霸,月球被自己遮盖的暗影部分。先人对月的圆缺道理不理解,认为月里有只蟾蜍,是由它频频吞吐造成的。
吐魄月就是刚被吐出的月,指新月,所以说它如弓。李白诗:“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堕落。”驿旅句:驿(yì义),古代官府建立的款待来往官员的旅舍(shè社)。驿旅,住在驿舍的游客。梅子雨:即梅雨、黄梅雨。江南当梅子黄时,阴雨绵延,故称黄梅雨。(宋)贺铸词:“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池亭句:挹(yì义),酌酒。这句的意思是:荷花香气阵阵吹来,人们在亭台上喝酒。(元)王恽(yùn运)诗:“人立藕花风”。浩月:浩,字通皓。月光茫茫的样子。这一联,是从(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隐括出来的。
三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
宫。拾翠对题红。庄公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佳人风。
[注]华对嵩:华,读去声,西岳华山。嵩(sōng松),中岳嵩山。四岳句:四岳,传说尧时分掌四时、方岳的官。三公:古代天子以下最大的三个官员,各代的职称其实不一致,如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