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马哲分析(fēnxī)答题技巧
第一页,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zhéxué)分析题类型
一、运用原理分析(说明)型
二、为什么型
三、启示(qǐshì)型,并举例
第1页/共29页
第二页,共29页。
一、运用原理分析(说明)型:
(一)、问题经典表述:
1、材料中蕴含何种哲理(zhélǐ)
2、运用----部分的原理分析材料
第2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二)、答题思路和规范:
1、如果是只体现一个原理(yuánlǐ)
答:(1)原理(yuánlǐ)内容+方法论。
(2)材料中------,结合原理(yuánlǐ)分析。
2、如果是体现两个原理(yuánlǐ)
答: (1)原理(yuánlǐ)内容1+方法论1;空格不写
材料中------,结合原理(yuánlǐ)内容1+方法论1分析
(2)原理(yuánlǐ)内容2+方法论2;空格不写
材料中------,结合原理(yuánlǐ)内容2+方法论2分析
如何判断体现几个原理(yuánlǐ): 根据分值。
6分绝对2个,5分可能1个也有可能2个,4分绝对1个
第3页/共29页
第四页,共29页。
例题: 2009年真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fēnghán)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第4页/共29页
第五页,共29页。
答:(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nèi bù lián xì)和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材料中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表现的现象是一样的,但是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透过两人病症的现象,正确的把握了两人病因的不同本质,所以开出不同的药方。华佗最终将二者的病全部治愈的过程,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表现。
(2)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万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此,我们要辩证的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材料中,华佗正是科学的把握了府吏倪寻和李延病症不同的内在原因,才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对症下药最终将二者的病全部治愈。
第5页/共29页
第六页,共29页。
例题(lìtí): 2008年真题:
34.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