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社会调查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调查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慢慢老师 2022/1/1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调查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社会调查研究导论
社会调查研究:是系统是、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
调查研究方式:指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算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或标准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
应用性调查研究:是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
探索性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描述性调查研究: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对现象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客观、准确的描述。
解释性调查研究:解释“为什么”的问题,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是通过深入“解剖麻雀”来描述各个“点”的情况。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归纳推理:通过对大量客观现象的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性,由此建立理论来说明观察到的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间必须、本质的联系。
演绎推理:从一般理论或普遍法则出发,依据这一理论推荐出一些具体的结论,然后将它们应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并在应用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检验。
假设演绎法(试错法):如果观察到的事例与理论结论相符,则证实原有的理论;如不相符,则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补充。
第四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与设计
调研课题:说明一项调查研究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是关于两个或多个概念(或变量)间的关系的一种提问。
研究假设:对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是对问题尝试性解答。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了解的一些个案,在很在程度上决定调查方案和抽样方案的制定。
调查内容:指一项调查研究要了解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涉及各种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相关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无法区分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
操作定义:依据抽象定义所办公室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观测的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概念。
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
1、再测信度:用同一种试验,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验两次,再根据受试者两次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
2、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有意识的观察,准确描述事物的类型、性质、状态,并对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精确度量与比较。
社会指标:是衡量、监测社会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
准则效度: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一种指标作准则,其它与之比较,如具相同效果,则其它方式与指标就具准则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