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jiànshǎng)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第一页,共32页。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一、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
想象、象征、渲染 烘托(hōngtuō)(衬托) 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 夸张 借代
四、行文结构:过渡 铺垫(伏笔) 照应
第1页/共32页
第二页,共32页。
一、抒情(shūqíng)手法
第2页/共32页
第三页,共32页。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yōuyōu),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shīrén)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zhíjiē)抒情
第3页/共32页
第四页,共32页。
间接抒情(shūqíng):借景或借物抒情(shūqíng)
赋得古原草送别(sòng bié)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wánqiáng)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第4页/共32页
第五页,共32页。
间接(jiàn jiē)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好雨知时节(shíjié),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bāohán)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第5页/共32页
第六页,共32页。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yìshù)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墨 梅
王冕
我家(wǒ jiā)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yán zhì)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第6页/共32页
第七页,共32页。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huáigǔ)》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用典:使语言(yǔyán)精炼,内容丰富。
第7页/共32页
第八页,共3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ɡē tái),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yònɡ diǎn)
第8页/共32页
第九页,共32页。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zuòzhě)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zhìjīn)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古讽今(jiè gǔ fěng jīn)
第9页/共32页
第十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