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5篇.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5篇.doc

上传人:673775455 2022/1/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5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教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教师肯定了他们进取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之后,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我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吴教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吴教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
“小球走过的地方构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吴教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可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最终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点评:吴教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构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2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明白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ángduǎn
  板书:长、短
  [设计说明:经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你是怎样明白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
  。
  [经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会得出不一样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本事。]
  三、反馈练习
  :此刻,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能够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我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经过练习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