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1 ?我部对 1997 年7月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 1997 〕 288 号)(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于 2012 年 12月 19日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 2012 〕 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 2013 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现对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 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一)自 2013 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 (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12 年 12月 31日的科目余额表。 2013 年1月1日的新账。 2 ? 2012 年 12月 31日原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上述“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指原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 以及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关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 新旧会计科目对照情况参见本规定附表。 ,按照新制度编制 2013 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3 ?一)资产类。 1.“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新账中相应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二、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4 ? 2.“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但设置了“存货”科目,其核算范围包括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转账时, 应将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3.“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 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 5 ? 4.“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 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5.“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原价。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6 ?事业单位按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应当自 2013 年1 月1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以“无形资产”科目 2013 年 1月1日的期初余额为原价,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摊销。 (二)负债类。 1.“借入款项”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借入款项划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相应设置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借入款项”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 应对原账中“借入款项”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期限在 1年内(含 1年)的各种借款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借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 2.“应交税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缴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