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唐朝茶经济.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朝茶经济.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6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朝茶经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略论唐朝茶经济的兴起摘要: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唐中后期以来, 饮茶之风盛行, 茶逐渐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少缺少的物品,深受社会各阶层喜欢。随着茶文化的初步形成,茶的种植、贩卖、消费日益频繁, 成为当时经济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 唐朝各级政府纷纷制定各种与茶有关的政策,开始征收茶税。茶作为一类重要商品,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茶开始为统治者所重视,并影响着唐王朝中后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关键词:唐朝茶文化茶叶商品化茶政一、茶文化的形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在《茶经》开篇中说中国本土产茶,中国是茶的起源地之一。茶又被称为槚、蔎、茗、荈,这些字在文献中出现过多次,《茶经》茶事一篇亦多记载,虽不能确定其是现代意义上的茶,但不可否认,中国人民饮茶是古已有之。但大规模的饮茶之风盛行,则要等到唐朝中后期,即《茶经》所云:盛于国朝。我国南方地区是茶的产地,《茶经》茶事篇多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的名人茶事, 可见隋唐以前南方人已开始喜欢饮茶。及至李唐兴起, 南北统一, 国力增强, 全国各地交往日益密切, 茶作为饮料便迅速的向北方传播开来, 甚至远及西北边远地区。饮茶渐成风气, 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封氏闻见记》载:“茶早采者为茶, 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 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 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 泰山灵严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 勿于不寝, 又不夕食, 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其茶自江淮而来, 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色额甚多。”①这时已接近唐朝中期了,饮茶之风已然在北方流行开来。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僧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上文所述, 北人饮茶正是学于禅师。因茶性高雅,“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所以僧侣认为饮茶有助于修身养性, 陶冶情操。而寺庙多位于山中, 南方多佛寺, 又是产茶区, 饮茶之风遂借名寺名僧大为传播。无独有偶,茶圣陆羽正是从小生长在寺庙中,并与僧侣交往颇密。唐代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浓厚的饮茶风气, 当时的文人政客也是功不可没。唐朝中后期,当时的文人与茶结缘甚深,活跃于文坛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中都有嗜茶者,如白居易、颜真卿、柳宗元、刘禹锡、卢仝、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人。其中卢仝写有著名的《七碗茶歌》, 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都是写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题, 是两人唱和之作。②杜牧认为“茶称瑞草魁”。而白、颜、柳、刘、杜诸人都曾活跃于政坛,上流社会中的他们对茶的欣赏、喜爱引导了大众嗜茶之风。论述茶文化,不能不提及陆羽。陆羽(约公元 733 年—— 804 年),字鸿渐,本是弃婴, 在佛寺中长大, 成年后遍游天下名山大川, 博学多才。陆羽性嗜茶, 他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种茶的经验, 并结合自己的体会, 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专着《茶经》,“着经三篇, 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 天下益知饮茶矣。”(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闻见记校注》,中华书局, 1958 年3 月第一版,第 46页《全唐诗》卷六一一、卷六二〇,中华书局出版, 1960 年4月第一版,第 7053 、 7054 、 7055 、 7144 、 714 5 页①《茶经》的出现,是茶文化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陆羽那